:::
遽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遽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遽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ù |
解釋:
[名] 驛車。《爾雅.釋言》:「遽,傳也。」晉.郭璞.注:「皆傳車驛馬之名。」《左傳.昭公二年》:「聞之,懼弗及,乘遽而至。」 [動] 驚慌、恐懼。《楚辭.屈原.九章.惜誦》:「眾駭遽以離心兮,又何以為此伴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風起波涌,孫、王諸人色並遽。」 [形] 1.急忙、迫促。《國語.晉語四》:「(頭頭)謂謁者曰:『……國君而讎匹夫,懼者眾矣。』謁者以告,公遽見之。」《禮記.檀弓上》:「故喪事雖遽,不陵節。」 2.窘迫。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遠近久承公名,令於是大遽,不敢移公。」 [副] 忽然、突然。如:「遽聞」、「欲行遽止」。《聊齋志異.卷四.促織》:「見有蟲伏棘根,遽撲之,入石穴中。」 [連] 遂、就。《漢書.卷四三.陸賈傳》:「使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文選.左思.魏都賦》:「雖自以為道洪化以為隆,世篤玄同,奚遽不能與之踵武而齊其風?」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遽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相關資料連結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遽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驛車、驛馬。《說文解字.辵部》:「遽,傳也。」《爾雅.釋言》:「遽,傳也。」晉.郭璞.注:「皆傳車驛馬之名。」《左傳.昭公二年》:「聞之,懼弗及,乘遽而至。」唐.李商隱〈城上〉詩:「邊遽稽天討,軍須竭地征。」 2. 驚慌、恐懼。《龍龕手鑑.辵部》:「遽,戰慄也。」《楚辭.屈原.九章.惜誦》:「眾駭遽以離心兮,又何以為此伴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風起波湧,孫、王諸人色並遽。」 3. 急忙、匆促。《廣韻.去聲.御韻》:「遽,急也。」《國語.晉語四》:「(頭頭)謂謁者曰:『……國君而讎匹夫,懼者眾矣。』謁者以告,公遽見之。」《禮記.檀弓上》:「故喪事雖遽,不陵節。」 4. 窘迫。《說文解字.辵部》:「遽,一曰窘也。」漢.揚雄〈羽獵賦〉:「熊羆之挐攫,虎豹之凌遽。」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遠近久承公名,令於是大遽,不敢移公。」 5. 忽然、突然。如:「遽聞」、「欲行遽止」。《晏子春秋.內篇.諫上》:「夫子何為遽?國家得無有故乎?」《聊齋志異.卷四.促織》:「見有蟲伏棘根,遽撲之,入石穴中。」 6. 遂、就。《漢書.卷四三.酈陸朱劉叔孫傳.陸賈》:「使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晉.左思〈魏都賦〉:「雖自以為道洪化以為隆,世篤玄同,奚遽不能與之踵武而齊其風?」 |
|
注音: | ㄐㄩ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遽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