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徑圖 - 教育百科
路 | |
徑 | |
圖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Graph Path |
作者: | 林麗娟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路徑圖即將學習者在多媒體中探索與學習的途徑以圖示的方式表現出來。利用圖示將學習的途徑標示的目的在於透過視覺的表徵(visual representation)將各個問題解決或學習過程的關鍵點互相間的關係明白的指示出來。路徑圖中所傳達的訊息不但包括問題解決或學習過程中各個重要決策點(decision-making points)的位置、順序,同時也包括各關鍵點連結的方式。 以設計多媒體探索環境的角度而言,各類領域概念與知識可經由不同的組織方式連貫起來。連貫的方式可分為高度結構化的連結或不具結構式的連結。學習者透過所提供的界面選擇遊走的路徑與所提供之知識內容互動。由於電腦螢幕呈現資訊與書本翻頁呈現資訊的方式不同,學習者之視野侷限於一小視窗中,對於知識與系統往往難以一幕幕呈現的螢幕取得整體性的概念。學習者概念的形成必須藉由知識片段的累積與整個架構的建立。然而當學習者對於特定領域知識了解不深的情形之下,知識的建構與詮釋往往單憑片面性的推理與臆測。推理能力的欠缺,加上對於系統的不熟悉,經常是阻礙學習者在多媒體環境中探索的要素。如能藉由路徑圖提供思維的途徑,則不但能協助學習者有效組織學習內容,更可幫助學習者建立與系統互動的模式。 路徑圖的提供可依不同目的而以不同型態在電腦螢幕中與學習者溝通。它可以明示的型態固定的出現在螢幕的某個腳落;或者以按鍵出現的方式依使用者不同的需求時機而提取。路徑圖的功能一方面也在於告知學習者在整個系統進行中的相關位置,以幫助學習者能自我掌控自己的學習進度與策略的運用。在CAI的學習環境中,學習者固然可以就系統所提供的選項而遊走(navigate)與探索(explore),但當學習者對於系統或學習內容不甚了解時,在探索與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認知超載(cognitive overhead)(因同時要學習知識的內容,又要學習系統的操作)而造成方向的迷失(disorientation),系統亦可藉由路徑圖的提供而減輕學習者機能性操作的負荷,而將學習的重心放在知識性的學習。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路徑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