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ì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ìn |
解釋:
[動] 1.漬、泡在液體中。如:「浸泡」、「浸漬」。 2.滲透。《淮南子.原道》:「上漏下濕,潤浸北房。」唐.楊烱〈送豐城王少府〉詩:「離亭隱喬樹,溝水浸平沙。」 [副] 漸漸、逐漸。如:「浸漸」。《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雖有降首,曾莫懲革,自此浸以疏慢矣。」《金史.卷八三.張浩傳》:「其後奢用浸廣,蓋汝霖有以導之云。」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īn |
解釋:
(一)之又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sìm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ㄐㄧㄣˋ 1. 河川名。今河北省西南部之洺河,源出武安縣西北。《說文解字.水部》:「(浸),(浸)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清.段玉裁.注:「隸作浸。」 2. 湖、澤之稱。《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三江,其浸五湖。」漢.鄭玄.注:「浸,可以為陂灌溉者。」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四.祥異.蟾蜍》:「嘉慶巳卯八月,河決,開封蘭陽一帶,皆成巨浸。」 3. 漬、泡於液體之中。如:「浸泡」、「浸漬」。《詩經.曹風.下泉》:「洌彼下泉,浸彼苞稂。」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七夕》:「又以菉豆、小豆、小麥於磁器內以水浸之,生芽數寸,以紅藍綵縷束之,謂之種生。」 4. 滋潤。《詩經.小雅.白華》:「滮池北流,浸彼稻田。」漢.張衡〈東京賦〉:「澤浸昆蟲,威震八宇。」 5. 滲透。《淮南子.原道》:「上漏下濕,潤浸北房。」唐.楊炯〈送豐城王少府〉詩:「離亭隱喬樹,溝水浸平沙。」 6. 漸漸、逐漸。如:「浸漸」。《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列傳》:「雖有降首,曾莫懲革,自此浸以疏慢矣。」《金史.卷八三.列傳.張浩》:「其後奢用浸廣,蓋汝霖有以導之云。」 ㈡ㄐㄧㄣ,ㄐㄧㄣˋ之又音。 |
|
注音: | ㈠ㄐㄧㄣˋ ㈡(又音)ㄐㄧㄣ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浸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