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個別化過渡計畫(美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dividualized Transition Plan (USA)
作者: 蕭金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個別化過渡計畫又稱個別化進路方案,是美國針對即將從學校進入社會的特殊青少年,在達到良好的成年生活適應過程中,所設計的教育措施與社會服務計畫,將各種必要的成年生活的機會與設施做有系統的組織與安排,俾可維持並增進其成年生活的品質。
  由於障礙者有不同的類別與程度,要探討過渡計畫工作內容時就得特別考慮。因此如同特殊教育要設計個別化教育方案的道理一樣,過渡計畫也應是個別化的,使接受過渡輔導的青少年都會在為其設計的個別化過渡方案下得到適當的協助。
  個別化過渡計畫包括下列三方面的要素:
  1.為特殊青少年預先提供有關生計教育的各項學習機會。
  2.為即將結束中學生活的特殊青少年適時建立家庭、學校、雇主、社區,以及中學後教育機構等之間的聯繫,以利畢業後的特殊青少年獲致持續的教育、輔導與服務。
  3.為剛過渡到社會生活中的特殊青少年提供適當的成人服務,以便支援其成年生活品質,並有利其加入社區,以自主謀生,服務社會。
  為特殊青少年設計與推動個別化過渡計畫的主旨是要那些行將離開中等學校的學生可以順利地走進社會,走上安居樂業的前程。其主要功能有下列幾項:(1)增進社會適應的能力;(2)加強生計教育的效果;(3)符合回歸主流的理念;(4)配合終身教育的思潮;(5)克服就業過程的困難。
  各類障礙青少年在過渡期的需求頗有出入,綜合言之,其個別化過渡計畫之重要工作包含下列幾項:
  1.成就的基礎:(1)基本發展技能;(2)實用數學;(3)實用國語;(4)溝通能力。
  2.適應的基礎:(1)自我的認識;(2)情緒的適應;(3)社交技巧。
  3.社區適應技巧:(1)生活自理技巧;(2)消費技巧;(3)家事技巧;(4)保健技巧;(5)社區生活知識。
  4.職前與就業技巧:(1)職業預備;(2)職業行為;(3)職業上的社會行為。
  至於實施計畫的人力資源,一般認為特殊教育、輔導、社區組織與家長是輔助障礙者是從學校轉換到社會的四大支柱。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個別化過渡計畫(美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