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道德教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oral Teaching
作者: 李琪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道德教學是指針對道德主題所施行的一種道德價值指引的教學活動。道德教學的內涵通常包括道德事實、道德行為與道德規範,亦即道德認知、實踐、情感與意志等要素。但是各個道德理論因不同的哲學預設,教學重點也不同,如精神分析學派強調道德情感與意志的教學重點,社會學習論強調外在道德行為的塑造,認知發展論則強調道德認知在道德教學中的重要性。因而道德教學形成了多種的教學模式,賀煦(R.H. Hersh)、米勒(J.P. Miller)、費爾鼎(G.D. Fielding)等人在一九八○年出版〔道德教育的模式:一種評估〕(Models of Moral Education: an Appraisal)一書,提出道德教學的六種模式:一是理論基礎建立模式(rationale building model),強調教師是道德的反省者,帶領學生重建道德的價值並發掘道德的本質精神。二是體諒模式(consideration model),強調道德教學重在以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學生能以擬情作用理解人的共同道德需求,促進人與人間的關懷與了解。三是評價過程與澄清模式(valuing process and clarification model),強調藉價值清單的設計等使學生經選擇、珍視、進而行動的歷程,以提升其對於道德價值的認知、情感與行動的能力。四是價值分析模式(value analysis model),強調啟發學生系統性地思考道德價值問題,使其能於每個思考點做出正確的判斷。五是道德認知發展模式(moral cognitive development model),強調以道德兩難的困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並進而提升其道德認知發展的階段。六是社會行動模式(social action model),強調教導學生如何在所處環境中具有研究、發展與解決道德問題的能力,並能將道德理論化諸行動並進而影響他人。
  雖然「道德可不可教」仍是爭議的問題,但是道德教學的重要性卻不容抹煞,而道德教學的理論仍不斷地提出,並成為道德教育中的問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道德教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