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社會行動模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ocial Action Model
作者: 沈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社會行動模式」的目的在於增加學生揭露、研究和解決社會問題的效能,並發展學生的道德推理能力;更注意培養學生的「適應環境能力」,因其為支持道德行動力量的來源。此模式認為如果不教導學生實施他們的道德理想,則他們的道德反應和道德判斷將不會具體實施。此模式所提出的課程是長期的與統合各學科的,包含科目工作和社區參與。所提出的方法曾經嚴謹的「實地研究」符合現行的教育標準。整體而言,此模式提供一種基礎廣博的教學方法,用於激動情感、引導思考、支持行動。此模式亦提出若干技術幫助學生澄清個人的利益;也使學生有能力解決複雜的國際問題。整體來說此模式對複雜的道德教育提出一些正確的觀點與作法。
  道德教育的社會行動模式是由美國教育學者紐曼(Fred Newman)於一九七五年發展出來。紐曼提出此模式在討論:(1)團體討論技術的重要性;(2)各種不同的情感問題,如信任和忠誠;(3)道德推理技術的重要性。他所提出的方法在教導學生影響公共政策。
  紐曼模式(Newman Model)的基本重點在公民行動,一反過去鼓勵對公共事務反應或採取積極的興趣,而強調公民有盡力影響公共事務的權利。紐曼認為過去公民教育沒有處理有效能的行動,僅僅強調其他公民事實。
  社會行動模式把重點放在學術科目,主張學生應該獲得各種學科的知識:第一是有關歷史和社會科學的知識;第二是政府的法律與政治結構;公民和法律科目就是在告訴學生政府的各項制度;第三強調社會問題,如戰爭、犯罪和貧窮;第四強調達到完美結論的理智過程:學生要學習邏輯推論、經驗性主張的效度、議論與宣傳的前後一致性。紐曼假設學生學習這些分析技術將轉移到參與民主化的過程。
  紐曼把「環境能力」分為下列三類:
  1.身體的能力:影響事物的能力;
  2.人際關係的能力:影響人的能力;
  3.公民能力:影響公共事務的能力。
  社會行動模式的焦點放在最後一類公民行動。
  此模式的理論包括道德、心理發展、被治者的同意、形成政策目標、為支持某人的目標而工作、解決心理學與哲學關切的問題。
  紐曼將他的方法在中等學校課程內實施,提供下列科目。第一學期:(1)政治與法律過程科目;(2)溝通科目;(3)社區服務實習。第二學期:(1)公民活動方案;(2)文學活動;(3)公共訊息。紐曼也重視教師的角色以及行政的配合。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社會行動模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