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肯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ㄢˋㄧˋㄌㄜˋㄧˋㄖㄨˊ:「ㄎㄣˇㄍㄢˋ」。
  2. ㄒㄩˇㄎㄜˇㄉㄚㄧㄥˋㄖㄨˊ:「ㄕㄡˇㄎㄣˇ」、「ㄌㄠˇㄅㄢˇㄅㄨˋㄎㄣˇㄖㄤˋㄨㄛˇㄘˊㄓˊ。」
  3. ㄎㄣˇㄉㄧㄥˋ:①ㄓㄥˋㄇㄧㄢˋㄊㄨㄟㄒㄩˇㄖㄣˋㄉㄧㄥˋㄖㄨˊ:「ㄓㄤˇㄍㄨㄢㄎㄣˇㄉㄧㄥˋㄘˇㄘˋ˙ㄉㄜㄔㄥˊㄍㄨㄛˇ。」②ㄑㄩㄝˋㄉㄧㄥˋㄅㄨˋㄧˊㄖㄨˊ:「ㄊㄚㄎㄣˇㄉㄧㄥˋㄏㄨㄟˋㄌㄞ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肯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ěn
解釋:
  1. 答應、同意。
    【例】不知媽媽肯不肯讓我出去玩?
  2. 願意。
    【例】不肯虛心學習,就難有進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ěn
解釋:
[動]
1.許可、答應。如:「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2.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副]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注音:
漢語拼音: kěng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í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願意、同意。
  2. [[動] ] 確認、認同。表示意志、語意堅決。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ㄎㄣˇ

1. 骨頭和筋肉結合之部位。《說文解字.肉部》:「肯,骨閒(間)肉肎肎(肯肯)箸也。」清.段玉裁.注:「肎肎(肯肯),附箸難解之貌。……隸作肯。」宋.黃庭堅〈送李德素歸舒城〉詩:「婆娑萬物表,藏刃避肯綮。」宋.陸游〈倚笻〉詩:「未免解牛逢肯綮,豈能相馬造精微。」

2. 許可、答應。《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二折:「還再與他些財禮錢,那老子是個窮漢,必然肯許我。」

3. 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4. 那裡、怎麼。表反問之語氣,相當於「豈」。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

㈡ㄎㄥˇ,ㄎㄣˇ之又音。

注音: ㈠ㄎㄣˇ ㈡(又音)ㄎ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肯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