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精金喻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王開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精金喻聖是王陽明的弟子蔡希淵,問陽明有關聖人的才力不同時,陽明回答所作的譬喻。此段問答見於王陽明〔傳習錄上卷〕。蔡希淵問:聖人是可學而成的,但伯夷、伊尹和孔子比較,才力終究不同,為什麼都稱為聖人?陽明回答的大意如下:聖人所以為聖,只是他的心純粹是天理,沒有摻雜人欲,如同精金所以為精,即因成色十足,沒有摻雜銅鉛。不過,聖人的才力有大小,如金的分兩有輕重。就才力說,堯舜有萬鎰之重,文王、孔子有九千鎰,禹湯、武王有七、八千鎰,伯夷、伊尹有四、五千鎰。精金在於成色十足,不在分兩輕重(即是重在品質,不在數量);聖人在於純粹合天理,不在才力。所以雖是凡人,肯學習使心純粹是天理,也可成為聖人。因此說「人皆可以為堯舜」,道理在此。
  後人不知成聖的根本,以為聖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專求博學多能,而不在天理上下工夫,如同不去鍛鍊金的成色,只求增加分兩,錫、鉛、銅、鐵摻雜增添,結果分兩愈多,成色愈低,以至於不再有金的成分。
  陽明的弟子徐愛在旁聽了,說:老師這個譬喻,足以破除世儒支離的迷惑,大有功於後學。
  後來又有弟子德章,對陽明以堯舜為萬鎰、孔子為九千鎰提出質疑,陽明又作說明,大意相同,見〔傳習錄上卷〕。陽明指出堯舜萬鎰不算多,孔子九千鎰不算少,本無分別,喻聖只論精一,不論多寡。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精金喻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