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閈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ㄇㄣˊ
  • 部首外筆畫 3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hà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àn
解釋:
[名]
1.里巷的門。亦泛指門。《說文解字.門部》:「閈,閭也。汝南平輿里門曰閈。」《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高其閈閎,厚其牆垣。」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和櫛沐寄道友〉詩:「始出里北閈,稍轉市西圜。」
2.鄉里、故鄉。《漢書.卷一○○.敘傳下》:「綰自同閈,鎮我北疆。」顏師古注引應劭曰:「盧綰與高祖同里。」《新唐書.卷一九八.儒學傳上.陸德明傳》:「陳亡,歸鄉閈。」
3.圍牆、牆垣。《文選.張衡.西京賦》:「閈庭詭異,門千戶萬。」李善注引〈蒼頡篇〉曰:「閈,垣也。」
[動]
1.居住。《宋書.卷七七.沈慶之傳》:「悉移親戚中表於婁湖,列門同閈焉。」
2.防禦。通「扞」。唐.韓愈〈汴州東西水門記〉:「乃作水門為邦之郛,以固風氣,以閈寇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里巷之門。亦泛指門。段注本《說文解字.門部》:「閈,閭也。……汝南平輿里門曰閈。」《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高其閈閎,厚其牆垣。」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和櫛沐寄道友〉:「始出里北閈,稍轉市西圜。」

2. 邑里、故鄉。《廣韻.去聲.翰韻》:「閈,里也。」《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援素與述同里閈,相善,以為既至,當握手歡如平生,而述盛陳陛衛,以延援入。」《新唐書.卷一九八.儒學列傳上.陸德明》:「陳亡,歸鄉閈。」

3. 圍牆、牆垣。《玉篇.門部》:「閈,垣也。」漢.張衡〈西京賦〉:「閈庭詭異,門千戶萬。」

4. 居住、住所。《廣韻.去聲.翰韻》:「閈,居也。」《廣雅.釋詁》:「閈,凥也。」《宋書.卷七七.列傳.沈慶之》:「悉移親戚中表於婁湖,列門同閈焉。」《新唐書.卷一六六.列傳.杜佑》:「佑為開大衢,疏析廛閈,以息火災。」

5. 防禦。通「扞」。唐.韓愈〈汴州東西水門記〉:「乃作水門為邦之郛,以固風氣,以閈寇偷。」

注音: ㄏ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閈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