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師生涯階梯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eacher Career Ladders
作者: 蔡培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師生涯階梯是一種教師職位進階的設計。此種規劃為教師提供一個升遷的管道,使教師在教學生涯中能因能力、特殊貢獻或服務績效而獲得職位、地位的升遷或酬賞與回饋,因此,設計一系列的職務階段,以提高教師的留任意願,並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此種生涯階梯的設計,如一般公司中有職員、課長、經理等序列的職位設計一樣。
  教師生涯階梯中的階段(職位),各有其任務。一般而言,大學院校的教師升遷已有明確的設計,其階級大致分為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與教授,而其工作任務、薪資、任職條件亦均有明確的法定規範。但在國民中、小學中,對於教師均沒有明顯的分級。到一九七○年代以後,美國中、小學的教師生涯階梯的規劃才逐漸受到重視。
  美國學者莫菲(M.S. Murphy)與威弗(W. Weaver)曾於一九八五年依據中小學教師所從事的教學事務,設計一套教學專業的晉升階梯,共分五個階段:(1)教師甄選階段(teacher candidate stage),指在師範院校或一般大學中,儲備未來教師的階段;(2)實習(或入門)教師階段(intern teacher stage),指從學校畢業到成為正式教師的實習(見習)階段;(3)初任教師階段(novice teacher stage),指取得教師證書並開始獨立執行班級教學活動的階段,但仍需接受監督與考核;(4)生涯教師階段(career teacher stage),指完全具有獨立的教學自主權與專業權威的階段;(5)生涯專業教師階段(career professional stage),管理兩個班級以上的教學或行政業務,除了本身具有獨立的教學自主權與專業權威外,並呈現其專業的多樣性:如設計課程、教學研究、行政決策、學校評鑑等。
  生涯階梯能提供教師專業晉升的管道,促成教師專業成長的動機與誘因,使教師發展新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故對於教師生涯期間的專業發展助益頗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師生涯階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