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垢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ㄗㄤ˙ㄉㄜㄉㄨㄥ西˙ㄒㄧㄖㄨˊ:「ㄧㄡˊㄍㄡˋ」、「ㄔˇㄍㄡˋ」、「ㄍㄡˋ」、「ㄔㄣˊㄍㄡˋ」、「ㄘㄤˊㄋㄚˋㄍㄡˋ」。
  2. ㄔˇㄖㄨˋㄖㄨˊ:「ㄏㄢˊㄍㄡˋㄊㄡㄕㄥ」。
  3. ㄅㄨˋㄍㄢㄐㄧㄥˋ˙ㄉㄜㄖㄨˊ:「ㄆㄥˊㄊㄡˊㄍㄡˋㄇ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垢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òu
解釋:
  1. 骯髒、不清潔的東西。
    【例】汙垢、油垢、牙垢
  2. 不清潔的。
    【例】蓬頭垢面
  3. 瑕疵、缺點。
    【例】垢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òu
解釋:
[名]
1.骯髒的東西。如:「汙垢」、「牙垢」、「油垢」。《文選.陸機.演連珠五○首之一三》:「朗璞蒙垢,不能吐輝。」
2.瑕疵、缺點。唐.韓愈〈進學解〉:「爬羅剔抉,刮垢磨光。」
3.恥辱。《文選.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忍垢苟全,則犯詩人胡顏之譏。」
[形]
不清潔的。如:「蓬頭垢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相關資料連結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á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汙穢之物,或指附物之髒汙。如:「汙垢」、「牙垢」、「油垢」。《說文解字.土部》:「垢,濁也。」《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晉.陸機〈演連珠〉五○首之一三:「朗璞蒙垢,不能吐輝。」

2. 形容污濁不潔者。《玉篇.土部》:「垢,不絜也。」《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聊齋志異.卷十.恆娘》:「寶帶忿,不自修,拖敝垢履,頭類蓬葆,更不復可言人矣。」

3. 喻瑕疵、缺點。《舊唐書.卷二○.昭宗本紀》:「宜覃渙汗之恩,俟此雍熙之慶,滌瑕盪垢,咸與惟新。」唐.韓愈〈進學解〉:「爬羅剔抉,刮垢磨光。」

4. 恥辱。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忍垢苟全,則犯詩人胡顏之譏。」唐.陳子昂〈為張著作謝父官表〉:「所以忍垢偷生,剋躬自勵,期效萬一,補過酬恩,灰軀糜骨,以甘心願。」

注音: ㄍ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垢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