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頻段(波段) - 教育百科
頻 | |
段 | |
( | |
波 | |
段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Frequency Group |
作者: | 朱則剛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無線電波(又稱電磁波)是電磁能進行的一種形態,其運動方式與光波和音波相同,是如水波一般的一起一伏地進行。無線電波的進行速度與光波相等,每秒可達三億公尺,比音波快九十萬倍以上。 無線電波的大小由其波長區分,波長是指每一個週波的長度,而一週波則由一起一伏的正波與負波所組成。無線電波的速度是固定的,波長較長的無線電波每秒所產生的週波數,較波長較短的來得少。這種每秒所產生的週波數稱為頻率(frequency),通常以「赫茲」(Hz, Hertz, 簡稱赫)為計算單位。 理論上,電磁波的頻率可由每秒鐘一個赫(波長三億公尺),到高至天文數字的頻率為止。為便於區隔應用的層面,以及無線電波的管理。一九四九年國際無線電訊會議中規定,將廣播電視與通訊所用的無線電波依其頻率高低,依次畫分為由三千赫(KHz)到三十千赫的極低頻(Very Low Frequency,簡稱VLF)波段,到由三十秭赫(GHz)到三百秭赫的至高頻(Extreme High Frequency,簡稱EHF)等八個頻段(Frequency Group,又稱波段),稱為「電磁波譜」(electromagnetic spectrum)。整體而言,此種由極低頻到至高頻的頻段畫分方式雖已廣被接受,但其中文名稱並不完全統一,因此在運用時多在後冠以英文簡稱以免概念混淆,或直接以英文簡稱如EHF、VLF等稱之。 我國電視節目播出以極高頻(Very High Frequency,簡稱VHF)的頻段為主,近年來國立空中大學成立,才開始採用超高頻(Ultra High Frequency,簡稱UHF)的波段,傳送教學電視節目。與極高頻相比,超高頻播映的電視訊號主波強勁,不易在畫面上產生重影的現象,而且其電波較極高頻更不易受到靜電影響,因此畫質較好。但在同等發射電力及運用同樣高度發射天線的情形下,超高頻的涵蓋範圍則不及極高頻廣泛。電磁波譜見如下圖表所示。 調幅(Ampitude Modulation, 簡稱AM)廣播所採用的無線電波頻率,涵蓋高頻(High Frequency,簡稱HF)、中頻(Medium Frequency,簡稱MF)、以及低頻(Low Frequency,簡稱LF)的範圍。一般而言,地方性電臺使用中頻,而國際性廣播電臺則採用高頻。調頻(Frequency Modulation,簡稱FM)廣播所採用的頻段則為極高頻的八八兆赫(MHz)至一○八兆赫間。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頻段(波段)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