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小燕鷗(白額燕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ittle Tern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Sterna albifrons
形態:
體長23~25公分。喙黃色,尖端黑色;前額白色,頭頂至頸背、眼睛至喙基皆為黑色;眼下、喉、頸、胸至腹部皆為白色;背及翼灰色,翼尖黑色;尾羽灰色分叉,腳黃色。冬季時前額的白色部分會擴大,頭頂轉為灰色,體色較偏褐色。幼鳥腳黃褐色,胸、腹部白色,背部灰色,背部和頭部具暗色條紋;前額暗黃色,翼上有褐色馬蹄形斑紋;初級飛羽色澤較暗,尾羽具有暗色斑紋。第一年的冬季,幼鳥羽色接近成鳥,但尾羽、初級飛羽、次級飛羽仍維持幼鳥特徵;第一年的夏季幼鳥羽色便和成鳥相似。
分布:
共6亞種,除南極洲外,廣布於各大洲,主要在北緯60度和赤道之間,但澳洲西部則分布於南緯40度左右的地區。
生態習性:
於淺水上方的空中盤旋,翅膀快速振動,尾羽下壓衝入水中捕食;若沒有成功則立刻自水中飛起,向前飛離一點距離再重新搜尋獵物。食物以小魚為主,退潮時也會捕食甲殼綱動物和海中的蠕蟲。會作長距離的遷徙,幼鳥於每年8月開始南遷,距離甚至長達1,600公里以上。溫帶地區的族群於沙灘或礫石海岸、瀉湖、淡水湖或河邊繁殖,熱帶地區則於岩岸、珊瑚礁繁殖。繁殖期時,雄鳥在空中進行求偶展示,伴隨“kirri kirri”的聲音,並向雌鳥展示捕來的魚類。群聚繁殖,但最多10~20對成群繁殖;雌、雄鳥共同在地面挖淺坑為巢,除了礫石灘上的巢內偶而會有小卵石之外,大部分的巢沒有任何襯裡;無任何東西覆蓋物,沿著海岸等高線一字排開。每窩可產2~3個卵,卵綠色或藍色,帶有褐色細斑點和明顯的灰色斑紋,和周遭環境的石頭顏色相似。雌雄鳥共同孵卵,孵化期19~22天;幼雛1天之後即可離巢,但仍需雌雄親鳥的照顧。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鷸形目 (Order Charadriiformes)
科:
燕鷗科 (Family Stern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小燕鷗(白額燕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