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際教育標準分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ISCED
作者: 蔡清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國際教育標準分類係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發展出來的一套蒐集各會員國教育資訊的系統,目的在於提供一個標準的格式,供各國綜合、彙整該國各項教育資訊,以利於國際之間進行比較研究。其功能與其他領域的國際分類標準,如國際工業標準分類(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國際職業標準分類(Internation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s)等是一樣的。
  一九五八年,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有感於蒐集各國教育資訊之重要性,遂於大會中提出〔國際教育統計標準化之建議〕(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f Educational Statistics),建議各國依「第一級之前的教育」(Education Preceding the First Level)、「第一級教育」(Education at the First Level)、「第二級教育」(Education at the Second Level)、「第三級教育」(Education at the Third Level,下分「以取得學位為目的之大學教育」、「非大學機構之師資培育」、「其他」等三項)、「無法歸屬各級之教育」(Education not Classified by Level;分「特殊教育」與「其他」兩項)。後來證明此種以施教機構為主的分類方式並不理想,於是該組織的統計局(Office of Statistics)乃自一九六六年起加以修正,並於一九七二年正式公布本標準分類,進行試用。本標準分類與一九五八年之建議案最大的不同在於:(1)採取以「學程」(programs)而非「施教機構」(institutions)為分類之依據;(2)將「第二級教育」再細分為二,即「第二級教育第一階段」與「第二級教育第二階段」;(3)將「第三級教育」分為三類:「第三級教育第一階段」、「第三級教育第二階段」及「第三級教育第三階段」;(4)將原來「無法歸屬各級之教育」中之「特殊教育」分散至各級中。根據ISCED,各國教育資訊應依八大類予以蒐集彙整,並以阿拉伯數字代表如下:
  0第一級之前的教育,即學前教育。
  1第一級教育,即初等教育。
  2第二級教育第一階段,即前期中等教育。
  3第二級教育第二階段,即後期中等教育。
  5第三級教育第一階段,指僅獲得證書之大學第一階段教育。
  6第三級教育第二階段,指取得第一個學位之大學教育。
  7第三級教育第三階段,指取得研究所學位之大學教育。
  8無法分辨級之教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際教育標準分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