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養善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高強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朱熹繼承了孟子「養心莫善於寡欲」,「操則存舍則亡」的思想,認為「心若不存,一身便無主宰」,「聖賢千言萬語,只要人不失其本心。」〔晦翁學案〕中說:「如今要下功夫,且須端莊存養,獨觀昭曠之原。不須枉費功夫,鑽紙上語。待存養得此昭明洞達,自覺無許多窒礙,恁時方取文字來看,則自然有意味,道理自然透澈。遇事自然迎刃而解,皆無許多病痛。」存養和收斂此心,人心中的物欲和義理乃能分明,他說「學者為學,未問真知與力行,且要收拾此心,令有個頓放處。若收斂都在義理上安頓,無許多胡思亂想,久久自於物欲上輕 ,於義理上重。」
  朱子認為心存時少,亡時多。存養得熟,臨事省察便能夠不費力氣。朱子又強調不愧屋漏(即無愧於心),則心安而體舒,心要在腔子裡,養善心才可以得天理,養善心和主敬、敦篤虛靜,均是仁之本。在其〔近思錄〕中載:「明道曰:教人者,養其善心而惡自消;治民者,導之敬讓而爭自息。」是相信人性本善,為惡者是習染所致,善心仍在。若存養善心,惡便相對的消減,乃是治本之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養善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