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鏗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ㄋㄧˇㄕㄥㄘˊㄇㄛˊㄋㄧˇㄐㄧㄣㄕㄨˇㄨㄚˇㄕˊㄓㄨㄤˋㄐㄧˊㄏㄨㄛˋㄊㄢˊㄗㄡˋㄑㄧㄣˊㄙㄜˋㄙㄨㄛˇㄈㄚㄔㄨ˙ㄉㄜㄕㄥㄧㄣㄖㄨˊ:「ㄎㄥㄑㄧㄤ」、「ㄑㄧㄣˊㄙㄜˋㄎㄥㄖ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鏗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ēng
解釋:
  1. 狀聲詞。形容彈擊金屬瓦石或琴瑟的聲音。
    【例】這組仿古編鐘,敲起來鏗鏗然合韻,十分好聽。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ēng
解釋:
[擬]
1.形容彈擊金屬瓦石的聲音。《禮記.樂記》:「鍾聲鏗,鏗以立號。」唐.孔穎達.正義:「鍾聲鏗者,言金鍾之聲鏗鏗然矣。」宋.陸游〈贈宋道人〉詩:「鳥道懸崖忽飛騫,戲擲短劍聲鏗然。」
2.形容琴瑟聲。《論語.先進》:「鼓瑟希,鏗爾。」三國魏.何晏.集解:「鏗者,投瑟之聲也。」
[動]
撞擊。《楚辭.宋玉.招魂》:「鏗鐘搖虡,揳梓瑟些。」漢.王逸.注:「鏗,撞也。」《文選.班固.東都賦》:「發鯨魚,鏗華鐘。」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