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憂鬱曲;憂鬱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ump; Dumpe; Domp; Dompe
作者: 高麗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曲名。以音樂的觀點而言,此詞為英國或愛爾蘭的哀歌,有可能與俄羅斯的民歌「旦卡」(Dumka)有關,「旦卡」民歌以悲愁與歡樂之風交替形成,此民歌亦風行於波蘭,捷克的作曲家德弗乍克(A. Dvorak, 1841-1904)在作品中亦使用此風格。弗洛德(H. Gratton Flood, 1905)在其著作《愛爾蘭音樂史》(History of Irish Music)中宣稱,「Dump」是指於十五、十六世紀在愛爾蘭受歡迎的似豎琴樂器「Tiompan」所彈奏出來的音樂,此詞形容撥彈此琴之聲。而舞蹈方面,此舞是乏人問津的一種古老英國舞,應是屬於十六世紀的產物,曾有舞蹈以大鍵琴伴奏,其手稿名稱為「吾愛,凱莉之憂鬱」(My Lady Carey´s Dompe)之作品留世。莎士比亞在其文學作品中亦曾多次提及此舞,如在《羅蜜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中,形容此舞是「既愁苦又歡愉之憂鬱」;在《維洛納二紳士》(Two Gentlemen of Verona)中,提及「令人悔恨之憂鬱」;在《無事自擾》(Much Ado about Nothing)中提到「無趣又沉重的憂鬱」;在《泰特斯安莊尼克斯》(Titus Andronicus)中有「可怕的憂鬱」一詞;在《哈姆雷特》(Hamlet)中有一段歌詞︰「難道他不再來?」,這是古老舞曲《擠乳女之憂鬱》(The Milkmaid´s Dump)之一段,這首歌已收集入普雷弗(Playford)之《英國舞蹈家》(The English Dancing Master)一書中,以《快樂的擠乳女》(The Merry Milkmaids)之曲名呈現。於1598年,「憂鬱舞」亦曾在「牧人節期」(Shepherd´s Holiday)中再被提及。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憂鬱曲;憂鬱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