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寒瘦山房鬻存善本書目〕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簡秀娟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寒瘦山房鬻存善本書目〕7卷,清末民初鄧邦述撰。民國19年(1930),長洲吳梅曾記述鄧氏自言曰:「昔借債以買書,今鬻書以償債,事本平常無足為異,獨念三十年讎校考訂之勤,叢殘舊稿,棄之可惜。又鬻而未盡諸書,亦頗有可錄者,當別成一目,彙刊行世,則書雖亡,而題識目錄具在也。」〔寒瘦目〕7卷,吳梅稱之:「古本精鈔,琳琅滿目,取柏梁之餘材,已足庇寒士之大廈。」民國19年鄧氏將之與〔群碧樓善本書錄〕合刊,日後群碧寒瘦藏書隨著主人消殞而散佚,書錄卻及身已定,流傳後世。
  〔寒瘦目〕一如〔群碧錄〕,仿天祿琳琅例,區別刊鈔,各分四部,再依版刻時代,卷1:宋本、元本、景宋鈔本、景元鈔本,24種,比較〔群碧錄〕宋元刻本合71種,可知鬻書前後所藏非可同日而語;卷2:明刻本,63種;卷3:明嘉靖刻本,72種;卷4:鈔校本,82種;卷5、6:明鈔本、名人手鈔本,94種;卷7:自校本,32種。比較〔初編〕、〔群碧錄〕、〔寒瘦目〕三目,亦可見鄧氏鬻書前後藏書之概況。
  〔寒瘦目〕跋記內容,雖各書交待詳略有別,大致不脫〔群碧錄〕範圍。此目亦收入臺北廣文書局〔書目續編〕,裝訂成二冊,並編有篇目,以利查閱。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寒瘦山房鬻存善本書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