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恬不知恥 - 教育百科
ˊ
ˋ
ˇ
tián bù zhī ch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án bù zhī chǐ
解釋:
  1. 犯了過錯卻安然不以為羞恥。
    【例】惹出這麼大的麻煩,他卻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真是恬不知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恬不知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án bù zhī chǐ
解釋:
犯了過錯卻安然不以為羞恥。《明史.卷二二○.曾同亨傳》:「此中多闇修,非可概斥。即使陽假名義,視呈身進取、恬不知恥者,孰愈哉?」也作「恬然不恥」。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恬不知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tián bù zhī chǐ
釋義:
「恬不知恥」,典源作「恬然不恥」。形容有過錯卻安然不以為恥。語本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八.毛詩卷染油代燭》。
△「寡廉鮮恥」
典源:
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八.毛詩卷染油代燭》倪芳飲後,必有狂怪1>,恬然2>不恥。或以《毛詩》3>卷染油代燭,醉遊徹曉4>。 〔注解〕 (1) 狂怪:瘋狂怪異的行為。 (2) 恬然:安然自得的樣子。恬,音ㄊ|ㄢˊ。 (3) 《毛詩》:今本《詩經》,為毛亨傳注,故又稱《毛詩》。《詩經》在漢代有齊、魯、韓、毛四家之學,獨存《毛詩》,流傳至今。 (4) 徹曉:整個晚上到天亮。
典故說明:
「恬不知恥」原作「恬然不恥」。唐馮贄作的《雲仙雜記》,雜載古今逸事。書中記載一個叫做倪芳的人,他的個性不受拘束又特別古怪。平常喜歡喝酒,喝了酒後行為常瘋瘋癲癲,怪裡怪氣,並作一些怪異的舉動,一點也不覺得可恥。有一天,他喝完酒後,把《毛詩》這本書卷了卷,再沾上油當作蠟燭。他點著這個蠟燭,拿著它到外面遊盪了一夜。後來「恬不知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有過錯卻安然不以為恥。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有過錯卻安然不以為恥辱。貶義。
使用類別
用在「不知羞恥」的表述上。
例句
  1. 他做出那些醜事後,竟然還恬不知恥地到處張揚。
  2. 人一旦利欲薰心,道德良知被蒙蔽,就會漸漸變得恬不知恥,失去人格。
  3. 做出這種人神共憤的事,你竟然還恬不知恥,難道就真的沒有一點良知嗎?
  4. 這個人竟然剽竊別人尚未發表的作品,還大言不慚地反誣別人抄襲,真是恬不知恥!
  5. 這個嫌犯真是恬不知恥,明明做了壞事,反而將過錯推到被害人身上,實在不可理喻。
書證:
01.宋.錢時《兩漢筆記.卷一二.獻帝》:「諫不行,言不聽,膏澤不下於民,而但緘嘿固位,恬不知恥,又可謂賢乎?」
02.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卷二.衛禮至為銘》:「衛禮至行險徼幸,戕人而滅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於銘,以章示後。」
03.《元史.卷三四.文宗本紀三》:「中書平章朵兒(失)〔只〕,職任台衡,不思報效,銓選之際,紊亂綱紀,貪汙著聞,恬不知恥,黜罷為宜。」
04.《明史.卷二二○.曾同亨列傳》:「此中多闇修,非可概斥。即使陽假名義,視呈身進取、恬不知恥者,孰愈哉?」
辨識:
近義成語
厚顏無恥寡廉鮮恥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恬不知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似詞 厚顏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