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仁道有四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仁道有四是指表現仁道的四種狀況,見〔韓詩外傳.卷一〕。其中所說的仁道:一是聖明的仁者之道,二是睿智的仁者之道,三是德行的仁者之道,四是廉潔的仁者之道。往上知道天道,能順應時序;往下知道地理物性,能增加物產以充裕民生;中間了解人事,能使人們生活安樂,是聖明的仁者之道。往上也知道天道,以順應時序;往下也知道地理物性,能利用物產以充裕民生;中間也知道人事,使人們正直勤奮,是睿智的仁者之道。器度寬宏而能包容眾人,得到百姓信任;不屈辱自己以遷就時勢或流俗,所以能實現仁道,是德行的仁者之道。辨理細密,行事嚴謹,正直不阿,痛恨亂世,卻不屑於去治埋,厭惡邪惡的人,卻不想去匡正;雖居住在故鄉,卻像坐在泥土炭灰上;國君命令他入朝任官,好像要他赴湯蹈火;不是心目中理想的人民,就不想去治理;不是應當吃的食物,絕不去品嘗;疾恨亂世而不以性命為重,不顧兄弟;若用禮法來衡量這種人,該列入不吉祥的一類,這種人是廉潔而嚴謹的仁者。嚴謹廉潔的仁者固然德行高潔,但是過於嚴苛,偏於獨善其身。古人曾說:山太尖銳便不會高,水流太直就不會深,仁太廉則德行不厚,把自己的志氣和天地相比的人,不會吉祥;所以廉仁在四仁之中居於最後一位。不過聖人仍然把這一種列入於仁者之中,因為這一種仁者,仍然有矯正貪欲的作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仁道有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