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偏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ㄨˊㄗㄞˋㄓㄥˋㄓㄨㄥㄧㄤㄨㄞ˙ㄉㄜㄖㄨˊ:「ㄆㄧㄢㄔㄚ」、「ㄆㄧㄢㄒㄧㄝˊ」、「ㄅㄨˋㄆㄧㄢㄅㄨˋㄧˇ」。
  2. ㄅㄨˋㄍㄨㄥㄆㄧㄥˊ˙ㄉㄜㄧㄡˇㄒㄧㄣ˙ㄉㄜㄖㄨˊ:「ㄆㄧㄢㄐㄧㄢˋ」、「ㄆㄧㄢㄒㄧㄣ」、「ㄆㄧㄢ」、「ㄆㄧㄢㄊㄢˇ」。
  3. ㄅㄧㄠˇㄕˋㄔㄨㄏㄨㄧˋㄨㄞˋㄏㄨㄛˋㄩˇㄅㄣˇㄩㄢˋㄒㄧㄤㄨㄟˊㄅㄟˋ˙ㄉㄜㄖㄨˊ:「ㄆㄧㄢㄆㄧㄢ」、「ㄌㄡˋㄆㄧㄢㄈㄥˊㄌㄧㄢˊㄧㄝˋㄩˇ。」
  4. ㄅㄧㄠˇㄕˋㄍㄨˋㄧˋㄩˇㄨㄞˋㄌㄞˊ˙ㄉㄜㄧㄠㄑㄧㄡˊㄒㄧㄤㄈㄢˇㄖㄨˊ:「ㄊㄚㄧㄠˋㄨㄛˇㄑㄩˋㄨㄛˇㄆㄧㄢㄅㄨˊㄑㄩ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偏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iān
解釋:
  1. 傾斜、不中正。
    【例】偏心、偏見、不偏不倚
  2. 不是中心地帶的、荒僻的。
    【例】偏遠、偏僻
  3. 表示故意跟外來的要求相反。
    【例】他要我迅速回家,我偏不聽從。
  4. 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或與意願相反。
    【例】屋漏偏逢連夜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iān
解釋:
[形]
1.傾斜、不中正。如:「偏心」、「偏見」、「不偏不倚」。《書經.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唐.白居易〈長恨歌〉:「雲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2.不周全的、片面的。《禮記.樂記》:「樂極則憂,禮粗則偏矣。」
3.不是中心地帶、荒僻的。如:「偏遠」、「偏僻」。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五:「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4.深、多。唐.元稹〈酬竇校書二十韻〉:「音徽千里斷,魂夢兩情偏。」
[副]
1.傾於某一面的、不公平的。《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上》:「朕聞天不頗覆,地不偏載。」
2.表示故意跟外來要求相反的。如:「他要我去,我偏不去。」
3.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或與意願相反的。如:「屋漏偏遭連夜雨。」唐.無名氏〈伊川歌.第三〉:「可憐閨裡月,偏照漢家營。」
4.恰巧、正好。唐.皇甫冉〈曾東遊以詩寄之〉詩:「正是揚帆時,偏逢江上客。」
[動]
表示「吃過飯」的客套話。《紅樓夢》第一四回:「鳳姐纔吃飯,見他們來了,便笑道:『好長腿子,快上來罷!』寶玉道:『我們偏了。』」
[名]
姓。如漢代有偏呂。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ia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歪斜、不正。
音讀: phi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占便宜。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