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八哥 - 教育百科
bā gē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 gē
解釋:
  1. 動物名。鳥綱燕雀目八哥科。毛色純黑,頭及背部微帶綠色光澤。頭上羽毛細長而尖,呈柳葉狀。善於模仿人聲或其他鳥類的鳴聲。
    【例】做人不能學八哥,只會模仿,不能創新。 △八八兒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八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 gē
解釋:
動物名。鳥綱燕雀目八哥科。毛色純黑,頭及背部微帶綠色光澤。頭上羽毛細長而尖,呈柳葉狀。修剪舌尖,可仿人聲或其他鳥類的鳴聲。也稱為「八八兒」、「鴝鵒」。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八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簡介: 八哥是台灣特有亞種鳥類,棲息於海拔500公尺以下之疏樹,在開曠之地區,如高速公路之護欄上、電線上、荒郊之垃圾堆以及農田之牛背上都能輕易地看牠們的蹤跡。牠為雜食性,吃果實也吃腐屍,常見其在垃圾堆覓食。在臺灣的繁殖期為3~7月,每窩產3~5枚蛋,蛋為純淡青藍色、無污斑。
知識 1:
無蹼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八哥
世界地理分布: 台灣特有
中文亞綱名: 今鳥亞綱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雀形目
中文科名: 八哥科
中文綱名: 鳥綱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分布海拔高度: 平原鄉鎮
台灣分布地點: 北部
學域-大分類: 動物-鳥類
拉丁亞綱名: NEORNITHES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屬名: Acridotheres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PASSERIFORMES
拉丁科名: STURNIDAE
拉丁種小名: cristatellus
拉丁綱名: AVES
拉丁門名: CHORDAT
棲所環境: 草生地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鳥類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rested Myna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形態:
喙橙黃色,先端乳白色,腳橙黃色,眼睛虹膜黃色。全身羽毛黑色而有光澤,尚喙基部有豎起的黑色羽毛,尾羽末端白色,翼有白斑,在飛行時尤其明顯。尾下覆羽的羽緣白色,形成數條白色橫紋。雌雄相似。幼鳥全身褐色。體長約25公分。
分布:
共3亞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由中南半島、印尼、中國東南部及台灣,被引進到世界各地。
生態習性:
通常出現在平地或是低海拔的空曠樹林、農耕地或是住家附近。很適應人為的環境,經常停棲於電線、牛背上,在掩埋式垃圾場可以見到大群撿拾垃圾中的食物。叫聲為粗啞的“啊、啊、啊”。會模仿其他鳥類的叫聲或是人類的簡單語言,是一種常見的籠鳥,因此被販賣到其他地方。成群活動,以昆蟲、果實為食物,會停在家畜背上啄食寄生蟲。繁殖期4~8月,一窩產卵4~8枚,卵為天藍色,利用樹洞、屋簷下或是其他鳥類用過的舊巢做窩。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科:
椋鳥科(Family Sturn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八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鵁鴒 相關客家語 烏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