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基模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hema
作者: 劉威德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認為個體會運用基本的認知結構來處理接觸到的外在事物,而基模是個體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因而,皮亞傑將認知發展或智力發展,均解釋為個體的基模隨年齡增長而產生的改變。
  心理學家使用基模一詞代表對一組人、物、事件或情境所作的心理表徵。在生活中,以基模來知覺、思考,能使我們以經濟、迅速的方式來過濾、組織和處理大量的訊息。利用基模,不需去知覺並記住每個新遇到的人、物或事的所有細節,只須注意它類似我們記憶中既有的某個基模,並編入和記住它最凸出的特點即可。
  另一方面,基模也是記憶的有力輔助。如閱讀的某些故事內容很難理解並記住,除非我們能將之納入適當的基模。就是說,對訊息的知覺會受到先前對這些資料的認知和期待所影響。記憶中的事物都已經過知覺的重組和建構,與它們原先的形象並不完全相同。這種經過重組建構過的記憶結構是我們對生活中的人、事、物以自己的方式再呈現在腦海中的結果。
  當我們接收到訊息時,就從原先在記憶中的基模去抓取類似的訊息加以比較,此過程稱為基模處理過程。其模處理過程通常是自發性且非常迅速,當刺激發生時,我們即刻從記憶中搜尋先前存在與此刺激類似的基模,並將此新事物歸類於原先存在的基模中。因此,我們不必詳細地去記憶新事物的細節,而可以快速地接收並組織大量的訊息。而且,有很多研究也證實了記憶中的基模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處理訊息。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基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相關閩南語 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