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杵振踊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iwafuri Odori
作者: 吳明月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日本民俗舞蹈,流傳在岐阜縣惠那郡蛭川村的採物踊。四月十六日在安弘見神社的祭禮中演出。原是舊曆六月十六日牽花馬的活動,明治四十三年(1910),將之與舊曆八月十四、十五兩天舉行的獅子舞合併在四月十六日舉行,所以有時也表演獅子舞。根據社傳記載:在南北朝時代,被流放到此地拓植的落武者七人,他們所演出的劍舞為其開端;後來因舞劍危險而改用杵來替代。《杵振踊》是行進間的舞蹈,青年舞者約四十人,排成二列,身穿紅上衣、白、黑帶、青色圓點的褲子,頭帶花笠,手拿杵棍,在笛、太鼓的伴奏聲中,上下四方揮舞。隊伍的前導有天狗(一種想像中的妖怪,人形、有雙翼、臉紅鼻高)二人,巫女、紅鬼二人、青鬼一人,從公民館到神社途中,約二公里的路程,跳舞前進。進入神社後,仍在鳥居間的廣場,圍成圓形,繼續跳舞。此舞原或有祈求豐收,去除邪魔之意。
參照: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杵振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