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毛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ㄨㄥˋㄓˊㄨˋㄅㄧㄠˇㄆㄧˊㄕㄤˋ˙ㄉㄜㄓㄨㄤˋㄗㄨˇㄖㄨˊ:「ㄊㄧˇㄇㄠˊ」、「ㄆㄧˊㄇㄠˊ」、「ㄧㄤˊㄇㄠˊ」。
  2. ㄊㄜˋㄓˇㄖㄣˊㄕㄣㄕㄤˋ˙ㄉㄜㄒㄩㄈㄚˇㄖㄨˊ:「ㄇㄟˊㄇㄠˊ」、「ㄅㄧㄣˋㄇㄠˊ」、「ㄗㄨㄟˇㄕㄤˋㄨˊㄇㄠˊㄅㄢˋㄕˋㄅㄨˋㄌㄠˊ。」
  3. ㄨㄟˋㄐㄧㄥㄐㄧㄚㄍㄨㄥ˙ㄉㄜㄖㄨˊ:「ㄇㄠˊㄆㄧㄢˋ」、「ㄇㄠˊㄏㄨㄛˋ」。
  4. ㄐㄧㄥㄏㄨㄤㄏㄞˋㄆㄚˋ˙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ㄊㄚㄒㄧㄚˋ˙ㄉㄜㄒㄧㄣㄌㄧˇㄓˊㄈㄚㄇㄠˊ。」
  5. ㄕㄥㄑㄧˋ˙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ㄅㄧㄝˊㄅㄚˇㄨㄛˇㄖㄜˇㄇㄠˊ˙ㄌㄜ。」
  6. ㄒㄧㄠˇㄖㄨˊ:「ㄇㄠˊㄗㄟˊ」、「ㄇㄠˊㄊㄡˊㄒㄧㄠˇ˙ㄗ」、「ㄇㄠˊㄇㄠˊㄩˇ」。
  7. ㄩㄝㄌㄩㄝˋ˙ㄉㄜㄉㄚˋㄍㄞˋ˙ㄉㄜㄖㄨˊ:「ㄇㄠˊㄓㄨㄥˋ」、「ㄇㄠˊㄌㄧˋ」、「ㄇㄠˊㄜˊ」。
  8. ㄅㄨˊㄊㄡˋㄇㄧㄥˊㄖㄨˊ:「ㄇㄠˊㄅㄛㄌㄧˊ」。
  9. ㄏㄨㄛˋㄅㄧˋㄉㄢㄨㄟˋ。「ㄐㄧㄠˇ˙ㄉㄜㄙㄨˊㄔㄥㄕˊㄇㄠˊㄉㄥˇㄩˊㄧˋㄩㄢˊㄖㄨˊ:「ㄧˋㄇㄠˊㄑㄧㄢˊ」。
  10. (10) ㄐㄩˇㄓˇㄑㄧㄥㄈㄨˊㄖㄨˊ:「ㄇㄠˊㄕㄡˇㄇㄠˊㄐㄧㄠˇ
  11. (11) ㄗㄨㄛˋㄕˋㄘㄨㄕㄨㄞˋㄖㄨˊ:「ㄋㄧˇㄓㄜˋ˙ㄍㄜㄖㄣˊㄗㄨㄛˋㄕˋㄗㄣˇ˙ㄇㄜㄌㄠˇㄕˋㄇㄠˊㄇㄠˊㄗㄠˋㄗㄠˋ˙ㄉ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毛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áo
解釋:
  1. 動植物表皮或果實表皮所生的絲狀物。
    【例】羊毛、羽毛、眉毛
  2. 植物的泛稱。多指五穀、蔬菜。
    【例】不毛之地
  3. 驚恐、害怕的樣子。
    【例】他聽爺爺講鬼故事,聽得心裡直發毛。
  4. 生氣、發怒的樣子。
    【例】別把我惹毛了!
  5. 粗糙、未經加工的。
    【例】毛片、毛玻璃
  6. 約略、不純的。
    【例】毛利、毛重
  7. 小。
    【例】毛孩子、毛毛雨
  8. 我國舊有幣制中「角」的俗稱。如一角稱為「一毛」。
  9.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áo
解釋:
[名]
1.動植物表皮或果實表皮所生的絲狀物。如:「羊毛」、「羽毛」、「桃子的果皮上有很小的細毛。」
2.特指人身上的鬚髮。如:「眉毛」、「鬢毛」、「睫毛」、「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3.地面上可發育生長之地被植物或作物的泛稱,多指五穀、蔬菜。如:「不毛之地」。宋.辛棄疾〈鷓鴣天.石壁虛雲積漸高〉詞:「呼玉友,薦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
4.借指走獸、獸類。《禮記.樂記》:「羽者嫗伏,毛者孕鬻。」
5.我國錢幣中「角」的俗稱。如一角稱為「一毛」。
6.姓。如漢代有毛亨。
7.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1.驚慌失措的樣子。如:「把他嚇毛了。」
2.生氣、發怒、急躁的樣子。如:「毛毛躁躁」、「別把我惹毛了!」《官場現形記》第一五回:「若把老爺弄毛了,他一動氣,要頂真辦起來,你們吃得住嗎?」
3.粗糙的、未加工的。如:「毛米」、「毛貨」、「毛胚」。
4.約略、不純的。如:「毛利」、「毛重」。
5.小。如:「毛孩子」、「毛丫頭」、「毛毛雨」、「毛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mn̂g
又音: mo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動植物表皮上所生出的毛髮。
  2. [[形] ] 形容細小。
音讀: mô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動植物表皮上所生出的毛髮。
  2. [[形] ] 約略的、不純的。
  3. [[名] ] 姓氏。
音讀: mo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Môo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