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砭愚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高強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砭愚」是對人的言語動作之愚昧不明者所作的碱砭。張橫渠有「訂頑」以明萬物一體之學,又恐日用間言語動作偶爾的過失,也是進德修業之累,於是又作銘以針眨其愚。「訂頑」掛於學堂窗右,「砭愚」掛於窗左,伊川認為此二名易引起爭端,遂改為西銘與東銘。砭愚即是東銘,傳流較少;亦是強調省察之功,言學貴內外為一,思誠慎動,改過不吝。朱子將原文輯入[近思錄卷二],大意說頑者暴忽而不仁,愚者昏塞而不智。戲言出於思想,戲動作於謀慮。兩者由於「不誠」和「不慎」,主要在於內心修養不足,輕忽所致。張子以戲言為「失言」,戲動為「失行」,都有過失;若自己以為本出於遊戲之心,不足深責,更以為別人沒有責備自己的道理,是心的雙重失誤,即發出言語動作時是一種失誤;希望別人不責備自己是第二種失誤;自己已經失誤,還要別人也失誤,等於失去了「是非之心」,是相當愚昧的。張子的意思,是教人時刻謹慎,不可輕率;即使自己有失誤之處,也不要藉口說是出於「戲」,是對自己規範的一種相當嚴肅的態度。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砭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