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背籃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昔日泰雅族的交通運輸,因受生活環境影響,無論農作物或所獵獲物的運搬,皆靠原始的人力搬運。運搬工具以背籃、負薪架、背網及竹筒為主;運搬方式一般以頭頂和背負最為普遍。 背籃是泰雅族常使用的運搬工具之一,以籐篾為材,採螺旋編法編成,主要用於運搬農作物或獵物為主。 因器物的製作方式及兩性的分工,所以男女運搬的方法不同,一般男子用雙肩背負,所使用的背籃較大,有兩條背帶;女子使用的較小,只有一條背帶,置於額頭上背負。
知識 1:
男子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背籃
分類: 交通與運輸:日用容器:背籃
功能用途: 搬運器具
學域-大分類: 人類-民族
文化區: 南島語族區
族群: 泰雅(Atayal)
紀錄類別: 民族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編器是過去台灣原住民族日常生活中使用極為普遍的容器、搬運工具。編器依其功能用途,可分為搬運用編器、提帶用編器、貯藏用編器、盛置用編器、漁撈用編器、漏斗形竹器、冠物和雨具。而編籃屬於搬運用編器。賽夏族過去的背籃形式為喇叭型,上為開口圓椎狀、下為圓柱形的背籃;採用斜紋編法,密合無縫隙。但今日多使用六角透孔編法的圓柱雙肩帶背籃,此種背籃改良自傳統泰雅族的背籃形式,在製作材料上也改以塑膠材質為主。賽夏族背籃的特色為雙肩帶背負式,靠肩膀的力量扛重,不同於泰雅族或平埔的額帶式背籃,以頭頸的力量負重。
知識 2: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背籃
分類: 交通與運輸:日用容器:背籃
功能用途: 搬運器具
學域-大分類: 人類-民族
文化區: 南島語族區
族群: 賽夏(Saisiat)
紀錄類別: 民族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傳統阿美族的載負方式除使用扁擔外,就是使用雙肩背型的背籃。以籐、竹編製而成的背籃,是往來攜帶運送物品的編器。 在阿美族社會中,編器為日常生活裡盛置和運輸的重要器具,這個相當發達的編器工藝,最主要是自給自足的基本需求。 隨著大環境社會的改變,編器材料也大量的採用多色彩的尼龍纖維為素材,其特性是較籐、竹材料便宜、方便、易大量取得;晚近也出現有阿美族女性在編器的領域裡活動。
知識 3: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背籃
分類: 交通與運輸:日用容器:背籃
功能用途: 盛置器具
學域-大分類: 人類-民族
文化區: 南島語族區
族群: 阿美(Amis)
紀錄類別: 民族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