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自我引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lf-citation
作者: 林雯瑤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定義自我引用是引用文獻分析中所探討的重要現象,也一直是引用文獻分析研究中極為敏感且具爭議性的議題。自我引用的概念主要是來自作者自我引用,而作者自我引用是指:當參考文獻中最少有一位作者與原始文獻的作者相同時,即形成作者自我引用。若相似的概念引申到期刊的層次,當參考文獻與原始文獻皆由同一種期刊出版時,即形成期刊自我引用;參考文獻與原始文獻使用同一種語言,即是語言自我引用,以此類推還有國家/地理區域的自我引用、研究機構或團隊的自我引用、研究領域的自我引用等。在自我引用中,還可依照時序的先後與主體的差異區分為自我引用 (self-citing)與被自我引用(self-cited),部分學者以同時(synchronous)自我引用稱呼self-citing,以歷時(diachronous)自我引用稱呼self-cited。其中自我引用是指原始文獻的參考文獻中有作者、期刊或其他條件與原始文獻相同的參考文獻;被自我引用是指原始文獻在出版之後,被相同的作者、期刊或語言等特質相同的文獻所引用而列為參考文獻。二、類型最基本的自我引用類型為作者自我引用,當特定原始文獻的作者同時亦是參考文獻的作者時,即形成作者的自我引用。以作者為主體的所屬研究團隊、機構、國家、地域等特質與其引用或被引用文獻之作者特質相比對,還可衍生出研究團隊、機構、國家、地域等之自我引用。若以文章為主體,探究文章出處為何種期刊、使用的語言、所屬的研究領域、出版的年份等特質,則衍生出期刊、語言、研究領域、出版年之自我引用。其中期刊自我引用最為特殊,由於以文章出版的期刊為主體,因此與作者自我引用狀態可能會完全脫勾,換言之,特定文章可能作者完全沒有引用自己先前的作品,但因為引用了其他人發表在與原始文獻相同期刊的作品,也會形成期刊自我引用。在資訊計量學相關研究中,網頁的自我引用或自我連結(self-link)則是另一個受到關注的研究議題。網頁因為可能有多層次結構,網頁的網址也可以有不同的層次段落,所以網頁的自我引用定義較為複雜。當網頁中的連結是連到同一個網站(site),即形成網頁的自我引用(self-citation),並且可再區分為自我連結(self-linking)與被自我連結(self-linked)。Rousseau則將網頁的自我連結定義為,只要連結網頁與原始網頁位址的第一段相同,即是自我連結。三、爭議先前關於引用文獻分析的研究中,自我引用時常被視為是干擾因素、雜訊,甚或在分析時常被當成是偏誤,故而直接刪去,這種做法在引用文獻分析的結果被應用於研究評鑑或制訂科學政策時尤為常見。但是也有研究指出在特定領域、品質較好的期刊、或大規模的分析資料中,自我引用對引用文獻分析結果的影響甚微。因此對於是否應該完全剔除自我引用所形成的效果,仍然存在許多爭議,但多數研究對於各學科領域的自我引用現象存在差異性則較有共識。Lawani, S. M. (1982). On the heterogeneity and classification of authorself-cit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3(5), 281-284.Glänzel, W., & Thijs, B. (2004). The influence of author self-citations on bibliometric macro indicators. Scientometrics, 59(3), 281-310.
參考資料:
Lawani, S. M. (1982). On the heterogeneity and classification of authorself-cit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3(5), 281-284.Glänzel, W., & Thijs, B. (2004). The influence of author self-citations on bibliometric macro indicators. Scientometrics, 59(3), 281-310.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自我引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