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課程改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urriculum Improvement
作者: 游淑燕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課程改進的目的在提高價值及品質優越性,使之更好、改善及充實的義涵;而改變只是改變某一種狀況,其結果可能變好,亦可能不好。因此課程改進是指因課程之變化而導致課程改善,使課程變得更好、品質更佳或更充實,而且被視之為有價值的改變。
  在課程改變的過程中,隨時都有課程改進發生的可能性。從最簡單的課程改變,以一個新的課程要素替代另一個已存在的舊要素,或以多個新的課程要素替代舊要素,漸漸增加到針對可能促進課程品質的有利因素均加以改變,至要求改變教材、改變支持系統、重組組織結構,或根本改變實施者的價值觀等難度較高的改變均有可能發生課程改進。
  課程改進的過程,可以先評估目前課程目標、內容、方法及效能,指出需要改進的項目,然後根據相關資料,選出需要改進的重點,據以擬定改進計畫及策略。每一個計畫應包括完整的事前計畫、實施計畫、初始方案與運作及評鑑與方案改進。所有有關人員包括學生、社區人員、教職員及教育行政人員均應參與,並將每一個人的責任與任務畫分清楚。在整個課程改進過程應進行評鑑,以提供作為課程刪除、保留或改革的參考。
  課程改進並非是自動產生的,通常必須耗費相當的時間與精神,因此需有相當之物質與環境條件,方能達成改進目標。其中教師之改革意願及自我成長在課程改進過程中顯得十分重要,亦即課程改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在教師。為促成有效的課程改進,作法為:(1)必須獲得教師之支持與協助;(2)必須使教師有改革之動機與意願;(3)要有相關之配合措施,如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及設備之支援;(4)過程中必須要能藉由各種進修活動,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5)過程中應能提供各種機會進行個人或面對面的接觸,使教師有機會解答關於課程改進的困難與困惑;(6)過程中應使溝通的管道暢通;(7)過程中應使教師能感受自由與開放的組織氣氛及工作狀況,以提高課程改進的成效;(8)方向最好是經由大家共同協商後產生;(9)過程中應不時給予教師實質的增強與鼓勵;(10)過程中,學校領導者、同儕團體及有關人員應相互合作,使教師能獲得團體力量的支持,以促進課程改進的產生;(11)以合宜的速度進行課程改進,達成改進目標;(12)針對每一課程改進方案,建立評鑑的過程,以落實課程改進之成效。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課程改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