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言令色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iǎo yán lìng sè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巧言令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iǎo yán lìng sè |
解釋:
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論語.學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西遊記》第三二回:「你做出這樣獐智,巧言令色,撮弄他去甚麼巡山,卻又在這裡笑他!」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巧言令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巧,美妙。令,善。「巧言令色」指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形容人矯情虛偽。語出《書經.皋陶謨》。 |
|
典故說明:
「巧言令色」的「巧」是美妙之意,「令」則是好的意思,所以「巧言令色」是指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書經.皋陶謨》裡有一段記載夏代禹與皋陶間的對話,討論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賢明的君王。皋陶認為治理國事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使百姓安樂。禹也覺得很有道理,但真的要做到實在很難,連身為君王的舜都難以做到。能知人善任,就是有智慧;真能使百姓安樂,就是有仁德。如果真能有智又有德,就不會有人作亂,那舜又何必為驩兜這個惡人煩心?何必驅逐苗族?又何必怕巧言令色的小人呢?文中的「巧言令色」就是指表裡不一、虛偽不實的小人,是有德之人所憎恨、避而遠之的。所以孔子也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後來「巧言令色」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人矯情虛偽。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人矯情虛偽。貶義。 使用類別 用在「諂媚討好」的表述上。 例句
|
|
辨識: 近義成語 花言巧語、諂詞令色 形音辨誤 |
|
典源: 《書經.皋陶謨》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時,惟帝其難之。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1)而惠(2),何憂乎驩兜(3)?何遷(4)乎有苗(5)?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6)?」
〔注解〕 (1) 哲:明智。 (2) 惠:仁愛。 (3) 驩兜:音ㄏㄨㄢ ㄉㄡ。舜時的四個惡人之一。 (4) 遷:驅逐。 (5) 有苗:三苗,古代少數民族之一。 (6) 孔壬:奸佞之人。孔,甚也。壬,通「佞」,諂媚。 |
|
書證:
01.《書經.皋陶謨》:「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源)
02.《論語.學而》:「巧言令色,鮮矣仁!」
03.《管子.任法》:「美者以巧言令色請其主,主因離法而聽之,此所謂美而淫之也。」
04.《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列傳》:「夫小人巧言令色,先意希旨,事必害正,心惟忌賢,非聖明不能深察。」
05.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三折:「抵死待要屈脊低腰,又不會巧言令色,況兼今日十謁朱門九不開。」
06.《水滸傳》第三四回:「你兀自不下馬受縛,更待何時!暫地巧言令色,擅惑軍心!」」
07.《西遊記》第三二回:「你做出這樣獐智,巧言令色,撮弄他去甚麼巡山,卻又在這裡笑他!」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巧言令色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