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蒐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ㄐㄩˋㄐㄧˊㄒㄩㄣˊㄑㄧㄡˊㄖㄨˊ:「ㄙㄡㄐㄧˊ」、「ㄙㄡㄌㄨ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ōu
解釋:
  1. 聚集、尋求。
    【例】蒐集、蒐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ōu
解釋:
[名]
1.茜草,可作染料。《說文解字.艸部》:「蒐,茅蒐,茹慮。人血所生,可以染絳。」《山海經.中山經》:「其陽多玉,其陰多蒐。」
2.古代稱春天或秋天的打獵為「蒐」。《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動]
1.狩獵。《穀梁傳.昭公八年》:「秋,蒐于紅。」
2.聚集。《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二人役歸一人,簡兵蒐乘。」
3.尋求。《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以稱朝廷蒐補闕軼,緝熙彌文之意。」
4.隱藏。《左傳.文公十八年》:「靖譖庸回,服讒蒐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茜草,可作染料。《說文解字.艸部》:「蒐,茅蒐,茹藘。」《山海經.中山經》:「其陽多玉,其陰多蒐。」

2. 古稱春天或秋天的打獵為「蒐」。《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公羊.桓公四年》:「四年春,正月,公狩於郎。狩者何?田狩也:春曰苗,秋曰蒐。」《三國演義》第二○回:「古之帝王,春蒐夏苗,秋獮冬狩,四時出郊,以示武於天下。」

3. 檢閱車馬。《左傳.宣公十四年》:「告於諸侯,蒐焉而還。」晉.杜預.注:「蒐,簡閱車馬。」《左傳.昭公八年》:「秋,大蒐於紅。」晉.杜預.注:「大蒐,數軍實,簡車馬也。」

4. 聚集。如「蒐集」。《爾雅.釋詁下》:「蒐,聚也。」晉.郭璞.注:「春獵為蒐,蒐者,以其聚人眾也。」

5. 尋求。如「蒐索」。《字彙.艸部》:「蒐,求索也。」《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四》:「以稱朝廷蒐補闕軼,緝熙彌文之意。」

6. 隱藏。《左傳.文公十八年》:「靖譖庸回,服讒蒐慝。」晉.杜預.注:「蒐,隱也;慝,惡也。」

注音: ㄙㄡ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蒐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