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升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2
  • 總筆畫 4
  • 漢語拼音 shē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ㄡˊㄒㄧㄚˋㄨㄤˇㄕㄤˋㄩˇㄐㄧㄤˋ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ㄕㄥㄑㄧˊ」、「ㄕㄥㄊㄧ」、「ㄊㄞˋㄧㄤˊㄉㄚˇㄉㄨㄥㄅㄧㄢㄕㄥㄑㄧˇ。」
  2. ㄉㄥㄐㄧㄣˋㄒㄧㄤˋㄕㄤˋㄆㄢㄐㄧㄣˋㄖㄨˊ:「ㄕㄥㄍㄨㄢ」、「ㄕㄥㄐㄧˊ」、「ㄕㄥㄍㄜˊ」、「ㄕㄥㄑㄧㄢ」、「ㄩㄝˋㄕㄥ」。
  3.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ㄖㄨㄥˊㄌㄧㄤˋ˙ㄉㄜㄉㄢㄨㄟˋㄍㄨㄥㄓˋㄧˋㄕㄥㄉㄥˇㄩˊㄕˊㄏㄜˊㄏㄨㄛˋㄔㄥㄨㄟˊㄍㄨㄥㄕ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ēng
解釋:
  1. 使由下而上。與「降」相對。
    【例】升旗、升官、升級 ◎
  2. 登。
    【例】升堂
  3.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升等於十合。亦稱為公升。
  4. 六十四卦之一。巽(☴)下坤(☷)上。表示亨通之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ēng
解釋:
[動]
1.由下而上。如:「升旗」、「升官」、「升級」。唐.白居易〈祭盧虔文〉:「名因文著,位以才升。」
2.登。《論語.先進》:「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名]
1.量詞。表示容量的單位,也稱為「公升」。一升等於一千毫升。
2.《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巽(☴)下坤(☷)上。表示亨通之義。
3.姓。如南朝宋有升元。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相關資料連結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量] ] 計算容量的單位。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斗。
  2. [[名] ] 用來量米的器具。
音讀: si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由下而上。
  2. [[動] ] 晉級。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ㄕㄥ

1. 量詞。計算容量之單位。公制一升等於十合。段注本《說文解字.斗部》:「升,十合也。」《左傳.昭公三年》:「豆區釜鍾,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則鍾。」《三國演義》第六九回:「輅謂子春曰:『輅年少膽氣未堅,先請美酒三升,飲而後言。』」亦稱為「公升」。

2. 十合之量器。《正字通.十部》:「升,十合器也。」《隋書.卷一六.律曆志上》:「準為銅升,用頒天下。內徑七寸一分,深二寸八分,重七斤八兩。」

3. 進獻。《集韻.平聲.蒸韻》:「升,進也。」《呂氏春秋.孟秋紀.孟秋》:「農乃升穀,天子嘗新。」

4. 成熟。《廣韻.平聲.蒸韻》:「升,成也。」《論語.陽貨》:「舊穀既沒,新穀既升。」《穀梁傳.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為大飢。」

5. 登。《論語.先進》:「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又有極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獄赦罪之說,超度這些孤魂升天。」

6. 由下而上。如:「升旗」、「升官」、「提升」。《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唐.白居易〈祭盧虔文〉:「名因文著,位以才升。」

7. 點燃。如:「升火」。《老殘遊記》第七回:「升了一個大火盆。」

8.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巽()下坤()上。表示亨通之義。

9. 姓。如南朝宋有升元。

㈡ㄉㄡˇ

@A01746

注音: ㈠ㄕㄥ ㈡ㄉㄡ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升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