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鷺 - 教育百科
岩 | |
鷺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岩鷺 |
英文名: | Egretta sacra sacra |
描述: 雌雄鳥同色。喙細長,頸細長。體色有兩型,一為暗色型,一為白色型。暗色型全身棕灰黑色,僅喉部中央為淡棕白色;頭頂近黑色,具羽冠;腹部及尾下覆羽羽色為較淡的棕灰色。白色型全身純白色。繁殖羽,胸肩有簑羽。虹膜黃色,眼先裸露部分為青灰色。下喙黃色,上喙先端暗褐灰色,腳黃綠色、褐綠色或灰黃色。 |
|
分布: 全球分布於東亞、東南亞、澳大利亞及紐西蘭及南太平洋諸島(Martinez-Vilalta & Motis1992)。台灣分布於北部、東部及南部礁岩海岸,離島則出現於澎湖群島、基隆彭佳嶼、宜蘭龜山島、台東綠島和蘭嶼、金門與馬祖列島等。 |
|
作者: | 顏重威, 方偉宏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Eastern Reef Heron |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Egretta sacra |
|
形態: 體長約58公分。有兩種色型,黑色型全身羽毛黑褐色,喙、腳黃綠色。白色型全身羽毛白色。 |
|
分布: 共2亞種,分布於亞洲東部、東南部、澳洲、紐西蘭沿岸及大洋洲。 |
|
生態習性: 黑色型和白色型的岩鷺常常一起出現,可是在岩鷺分布的最北方及最南方,幾乎都是黑色型。不同色型可能會有利於不同的覓食行為。在澳洲,白色型偏好捕魚,黑色型則偏好螃蟹。棲息的環境是岩石海岸及珊瑚礁,會避開沙岸,不過有時也會出現在紅樹林及附近的泥灘,海岸附近的稻田及淡水溼地也可以見到蹤影。覓食的時間主要受到潮汐來影響,白天夜晚都會覓食。獵物以小螃蟹為主,也會吃彈塗魚、蝦虎等小魚,還有昆蟲(如蚱蜢)。岩鷺有很強的領域性,繁殖期時會有頭上揚及展示肩羽的行為。巢由樹枝、樹葉及草莖所構成,每窩產卵2~3枚,雌雄都參與孵卵,孵化期 25~28天。幼鳥5~6週時可以離巢。 |
|
綱: 鳥綱(Class Aves) |
|
目: 鸛形目(Order Ciconiiformes) |
|
科: 鷺科(Family Ardeida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岩鷺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