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臠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uá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臠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uán |
解釋:
[動] 把肉切割、分解成肉塊。《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軍人分裂莽身,支節肌骨臠分,爭相殺者數十人。」 [形] 參見「臠臠」條。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üǎn |
解釋:
(一)之又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臠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ㄌㄨㄢˊ 1.瘦瘠貌。《說文解字.肉部》:「臠,臞也。」清.段玉裁.注:「《毛詩傳》曰:『欒欒,瘦瘠貌。』蓋或三家《詩》有作臠,從正字;毛作欒,從假借字。」 2.將肉切割、分解成肉塊。《說文解字.肉部》:「臠,一曰切肉,臠也。」《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軍人分裂莽身,支節肌骨臠分,爭相殺者數十人。」唐.韓愈〈論佛骨表〉:「若不即加禁遏,更歷諸寺,必有斷臂臠身,以為供養者。」 3.量詞。用於計算肉塊。《莊子.至樂》:「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晉書.卷七七.列傳.陸曄》:「溫曰:『年大來飲三升便醉,白肉不過十臠。』」 ㈡ㄌㄩㄢˇ,ㄌㄨㄢˊ之又音。 |
|
注音: | ㈠ㄌㄨㄢˊ ㈡(又音)ㄌㄩㄢ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臠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