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瘧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ㄋㄩㄝˋㄐㄧˊㄧㄡˊㄋㄩㄝˋㄨㄣˊㄙㄢˋㄅㄛˋㄋㄩㄝˋㄐㄧˊㄩㄢˊㄔㄨㄥˊㄙㄨㄛˇㄧㄣˇㄑㄧˇ˙ㄉㄜㄐㄧˊㄒㄧㄥˋㄔㄨㄢˊㄖㄢˇㄅㄧㄥˋㄏㄨㄢˋㄓㄜˇㄏㄨㄟˋㄔㄨㄒㄧㄢˋㄓㄡㄑㄧˊㄒㄧㄥˋ˙ㄉㄜㄈㄚㄌㄥˇㄈㄚㄖㄜˋㄏㄞˊㄧㄡˇㄉㄚˋㄌㄧㄤˋㄔㄨㄏㄢˋㄊㄡˊㄊㄨㄥˋㄎㄡˇㄎㄜˇㄑㄩㄢˊㄕㄣㄨˊㄌㄧˋㄐㄧˊㄖㄨㄥˊㄒㄧㄝˇㄉㄥˇㄒㄧㄢˋㄒㄧㄤˋㄙㄨˊㄔㄥㄨㄟˊㄌㄥˇㄖㄜˋㄅㄧㄥˋㄏㄨㄛˋㄉㄚˇㄅㄞˇ˙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瘧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üè
解釋:
  1. →瘧疾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üè
解釋:
參見「瘧疾」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寒熱病。段注本《說文解字.疒部》:「瘧,寒熱休作病。」清.段玉裁.注:「謂寒與熱一休一作相代也。」《黃帝內經.素問.卷一○.瘧論》:「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並以時作,名曰寒瘧。」漢.張機《金匱要略方論.卷下.婦人雜病.半夏厚樸湯方》:「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中朝有小兒,父病,行乞藥。主人問病,曰:『患瘧也。』」

2. 患瘧。《左傳.昭公十九年》:「夏,許悼公瘧。」《新唐書.卷二一八.沙陀列傳》:「會大雨,汴兵糧乏,士瘧癘,遂解。」

3. 「瘧疾」:病名。是以瘧蚊為媒介而散播之急性傳染病。病原體是瘧原蟲。其症狀有週期性發冷發熱、大量出汗、頭痛、口渴、全身無力及溶血等。因瘧原蟲之種類不同,及人體抵抗力強弱有別,患者會有隔日或隔二日之症狀發作。

注音: ㄋㄩ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瘧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