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銓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ㄥˊㄌㄧㄤˊㄖㄨˊ:「ㄑㄩㄢˊㄉㄨˋ」、「ㄑㄩㄢˊㄕˊㄌㄨㄣˋㄉㄠˋ」。
  2. ㄍㄨˇㄉㄞˋㄓˇㄒㄩㄢˇㄘㄞˊㄕㄡˋㄍㄨㄢㄖㄨˊ:「ㄑㄩㄢˊㄒㄩㄢˇ」。
  3. ㄑㄩㄢˊㄒㄩˋㄕㄣˇㄔㄚˊㄍㄨㄥㄨˋㄖㄣˊㄩㄢˊㄖㄣˋㄩㄥˋㄍㄜˊㄐㄧˊㄏㄜˊㄉㄧㄥˋㄍㄨㄢㄐㄧㄝㄉㄥˇㄐ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銓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án
解釋:
  1. 考評。
    【例】銓敘、銓選、銓定資格
  2. 衡量。
    【例】銓度、銓時論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án
解釋:
[動]
1.衡量。《國語.吳語》:「不智,則不知民之極,無以銓度天下之眾寡。」漢.王充《論衡.對作》:「故《論衡》者,所以銓輕重之言,立真偽之平。」
2.選擇官吏。如:「銓敘」、「銓選」。《魏書.卷八.世宗紀》:「而中正所銓,但存門第,吏部彞倫,仍不才舉。」
[名]
姓。如漢代有銓徵。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秤。段注本《說文解字.金部》:「銓,稱也。」清.段玉裁.注:「稱即今秤字。」《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太白司艾,西嶽國師典致時陽,白煒象平,考量以銓。」

2. 衡量。《國語.吳語》:「不智,則不知民之極,無以銓度天下之眾寡。」漢.王充《論衡.對作》:「故論衡者,所以銓輕重之言,立真偽之平。」

3. 選授官吏。如:「銓敘」。《魏書.卷八.世宗紀》:「而中正所銓,但存門第,吏部彝倫,仍不才舉。」元.揭傒斯〈送李都事赴湖廣省幕〉詩:「君復贊宣政,赤手握銓選。」

4. 排列先後次序。《廣韻.平聲.仙韻》:「銓,次也。」《晉書.卷九三.外戚列傳.羊琇》:「選用多以得意者居先,不盡銓次之理。」

5. 姓。《正字通.金部》:「銓,又姓,漢捕羌校尉銓徵。」

注音: ㄑㄩ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銓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