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溥儒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ǔ rú
解釋:
人名。(西元1896~1963)字心畬,系出清皇族。北京法政大學畢業,德國柏林大學天文學及生物學博士。歷任北京師範大學、北平藝專、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國民大會滿族代表,以詩文書畫稱譽當代。著有《四書經義集證》、《經籍擇言》、《寒玉堂論畫》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溥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視覺素養學習網
解釋: 溥儒,字心畬,號西山逸士,清道光皇帝的曾孫,恭親王訢的孫子,載瀅貝勒的次子。因此,當他成年後的書畫作品上,常常用「舊王孫」印章或署名。   溥儒從小就跟隨宮廷畫家學習書法,臨摹家藏各代名家墨蹟幾盡。青年時代到德國留學8年,獲得生物和天文兩博士學位後返為中國。然後就隱居在北京西山的戒檀寺,潛心研心丹青,謝絕一切交際,前後長達 10 年之久,故取號「西山逸士」。   溥儒的山水畫宗法宋元,以淡雅見長,較少烘染,著重線條鉤摹。繪畫不圖功利,無一點「商品氣息」,整個畫面充滿著一種和諧的靜謐之氣。他初次在北京舉辦個人畫展就一鳴驚人,贏得美術界人士的肯定。30年代中期與張大千齊名,以他們的山水畫成就分峙南北畫壇,被譽為「南張北溥」。在北京,他的山水畫則被推崇是「國畫北派青綠山水正宗首座」。大陸淪陷後,移居臺灣,與張大千、黃君璧三人,成為台灣畫壇中的最傑出的國畫大師,被大眾稱為「渡海三家」。
年份: 1896 ~ 1963
資料來源: 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系視覺素養網_溥儒
作品清單: 高士圖(溥儒)
授權資訊: 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