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普寧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津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普寧藏〕全稱為〔杭州路餘杭縣白雲宗南山大普寧寺大藏經〕。始刻於元世祖忽必烈至元14年(1277),至27年(1299)工畢。以千字文編次,由「天」字始,至「感」字號止,共558函,1,430部,6,004卷。元成宗鐵穆耳大德10年(1306)時,松江府僧錄管主八從弘法寺本藏經內(即解州天寧寺版輸入燕京後的元代補雕本)選出南方版本藏經所缺的祕密經約97部315卷,編為「武」字到「遵」字28函,刻就後隋同〔普寧藏〕本一起流通。最後又補入「約」字函的7部8卷。除「武」字至「遵」字的28函不計外,應為559函,1,437部,6,010卷。〔普寧藏〕本基本上是依據〔圓覺〕本覆刻,版式略小於〔圓覺〕本,但刻工精美細緻,裝幀古樸典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普寧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