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釀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ㄧˋㄩㄥˋㄈㄚㄒㄧㄠˋ˙ㄉㄜㄈㄤㄈㄚˇㄓˋㄗㄠˋㄖㄨˊ:「ㄋㄧㄤˋㄗㄠˋ」、「ㄋㄧㄤˋㄇㄧˋ」、「ㄋㄧㄤˋㄐㄧㄡˇ」。
  2. ㄐㄧㄡˇㄖㄨˊ:「ㄐㄧㄚㄋㄧㄤˋ」、「ㄔㄣˊㄋㄧㄤˋ」。
  3. ㄅㄧˇㄩˋㄓㄨˊㄐㄧㄢˋㄒㄧㄥˊㄔㄥˊㄖㄨˊ:「ㄋㄧㄤˋㄔㄥˊㄉㄚˋㄏㄨㄛˋ」、「ㄩㄣˋㄋㄧㄤˋㄧˋㄆㄧㄢㄒㄧㄠˇㄕㄨ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釀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àng
解釋:
  1. 利用發酵方法製造。
    【例】釀造、釀蜜、釀製
  2. 逐漸孕育而成。
    【例】醞釀
  3. 造成。
    【例】釀成大禍
  4. 酒。
    【例】佳釀、陳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àng
解釋:
[動]
1.利用發酵方法製造。如:「釀造」、「釀蜜」、「自釀」。《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迺多釀酒,買肥牛。」唐.杜甫〈遣意〉詩二首之一:「衰年催釀黍,細雨更移橙。」
2.逐漸孕育而成。如:「醞釀」、「釀成大禍」。《紅樓夢》第三三回:「明日釀到他弒君弒父,你們纔不勸不成!」
[名]
酒。如:「佳釀」、「陳釀」。《晉書.卷七七.何充傳》:「令人欲傾家釀。」《宋史.卷四四二.文苑傳四.蘇舜欽傳》:「渚茶野釀,足以銷憂。」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jiōng/liō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