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謀 - 教育百科
謀 |
|
- 部首 言
- 部首外筆畫 9畫
- 總筆畫 16畫
- 漢語拼音 móu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óu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óu |
解釋:
[動] 1.籌劃、計議、商議。如:「謀劃」、「圖謀」、「不謀而合」。《左傳.隱公九年》:「冬,公會齊侯于防,謀伐宋也。」 2.營求。如:「謀生」、「謀職」。《論語.衛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三國魏.曹植〈鰕䱇篇〉:「俯觀上路人,勢利惟是謀。」 3.暗中算計、陷害。《論語.季氏》:「而謀動干戈於邦內。」《水滸傳》第四一回:「我又不與你有殺父之讎,你如何定要謀我?」 [名] 計策、策略。如:「陰謀」、「計謀」、「有勇無謀」、「足智多謀」。《書經.大禹謨》:「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形] 有策略的。如:「謀士」、「謀臣」。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思慮。《說文解字.言部》:「謀,慮難曰謀。」《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辛慶忌》:「光祿勳慶忌行義修正,柔毅敦厚,謀慮深遠。」 2. 籌劃、計議、商議。如:「謀劃」、「圖謀」、「不謀而合」。《左傳.隱公九年》:「冬,公會齊侯于防,謀伐宋也。」唐.韓愈〈請上尊號表〉:「天人合願,不謀而同。」亦作「不謀而合」。 3. 計策、策略。如:「陰謀」、「計謀」、「有勇無謀」、「足智多謀」。《書經.大禹謨》:「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4. 有策略。如:「謀士」、「謀臣」。《晉書.卷三三.列傳.石苞》:「先帝決獨斷之聰,奮神武之略,蕩滅逋寇,易於摧枯,然謀臣猛將,猶有致思竭力之效。」《三國演義》第三回:「卓婿謀士李儒曰:『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 5. 營求。如:「謀生」、「謀職」。《論語.衛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三國魏.曹植〈蝦鱔篇〉:「俯觀上路人,勢利惟是謀。」晉.陸機〈演連珠〉詩五○首之一二:「忠臣率志,不謀其報。」 6. 暗中算計、陷害。《論語.季氏》:「而謀動干戈於邦內。」《水滸傳》第四一回:「我又不與你有殺父之仇,你如何定要謀我?」 |
|
注音: | ㄇㄡ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謀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