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僮 - 教育百科
僮 |
|
- 部首 人
- 部首外筆畫 12畫
- 總筆畫 14畫
- 漢語拼音 [一]zhuàng[二]tóng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供人使喚的年幼奴僕。如:「僮僕」、「家僮」、「書僮」。 |
|
注音: | |
解釋:
僮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即壯族。分布在大陸地區的廣西、廣東和雲南一帶。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僮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óng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uà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僮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óng |
解釋:
[名] 1.未成年的人。《說文解字.人部》:「僮,未冠也。」《左傳.哀公十一年》:「公為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殯。孔子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春秋左氏音義之六》:「八歲至十九歲為殤。」 2.奴僕、奴婢。如:「家僮」、「書僮」。《文選.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唐.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購僮羅捕之,殺鼠如丘。」 3.姓。如漢代有僮尹。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uàng |
解釋:
[名]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即壯族。參見「壯族」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僮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僮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ㄊㄨㄥˊ 1. 未成年者。《說文解字.人部》:「僮,未冠也。」《左傳.哀公十一年》:「公為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殯。孔子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 2. 奴僕、奴婢。《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臨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孫家僮八百人,程鄭亦數百人。」唐.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購僮羅捕之,殺鼠如丘。」 3. 愚昧無知貌。如:「僮昏」、「僮蒙」。《正字通.人部》:「僮,無知貌。」 4. 姓。如漢代有僮尹。 ㈡ ㄓㄨㄤˋ 「僮族」:少數民族名,今稱「壯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大陸地區廣西省,廣東、雲南、貴州、湖南省亦有散居。社會由一夫一妻之小家庭組成,有婚後不落夫家之習俗。傳統住屋形式為「干欄」,上層住人,下層圈養牲畜。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有南北兩種方言。大都兼通漢語文。信仰多神,崇拜巨石、老樹、高山和祖先,除此之外,亦見佛、道教之傳布。在傳統文獻中有「獞族」、「撞族」、「僮族」之記載,此三字讀音均為「壯」,是壯族之另稱。 |
|
注音: | ㈠ㄊㄨㄥˊ ㈡ㄓㄨㄤ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僮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