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交會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ynagogue
作者: 李奉儒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交會所(Meeting House)是猶太人傳授宗教教義(Torah,或稱摩西五書Pentateuch)的場所;在交會所裡,大家互相討論教義,並教導兒童認識既淺顯也深奧的神諭,一切唯教義是從。
  根據〔舊約.申命記〕(Deuteronomy)記載,教育的目的是從兒童時代起就培養人們了解並遵守〔摩西律法〕(Law of Moses),因為它是把猶太人從奴役中帶進一片樂土的上帝法規。由此讓人們對律法的熱忱放在猶太民族歷史知識的基礎之上,而使他們賢達智慧。西元前四四四年,猶太法學家以斯拉(Ezla)向人民提出了指導他們的律法。這些律法也記載於今日的摩西五書裡,成文的〔摩西律法〕就此在猶太人生活中占著中心的地位。從教育的觀點來說,這是一件很重要的教育史實,因為猶太人的宗教第一次成為有一本「書」(Book)的宗教;這意味著需要教導一些人使具有足夠的文化教育,才能閱讀和理解「書」,因而導致群眾教育(雖然早先的教育只是特別針對猶太法學家階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希臘人因教育發展而產生學校的型態,猶太人因為「書」的宗教性質,出現的不是學校,而是交會所。這是因為猶太人的特別處境使然。
  根據以斯拉頒布的〔利未記律法〕(Levitical Law),耶和華(Jehovah)只能在聖殿(Temple)接受禮拜,且只有亞倫(Aaron)血統的祭司家族,才能做上帝和人民的中間人,因此離開了耶路撒冷(Jerusalem),就不能做禮拜。但是,如果將其餘地區的人民置之不理,他們將會很快墮入鄰近的異教徒習俗之中;為防止這種情況的產生,猶太交會所首先設置在主要的城鎮,後來也在所有的村莊興建起來。
  人們在交會所裡背誦祈禱文,但是設置這些交會所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做禮拜,而是為了講述〔摩西律法〕;交會所最終變成人民教育的中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交會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