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后 - 教育百科
仙 | |
后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Fairy Queen, the |
作者: | 徐進豐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三幕假面歌劇。菩賽爾(Henry Purcell, 1659-1695)作曲,西佗(Ezekiah Settle)編劇,首演於1692年4月,倫敦朵塞園劇院(Dorset Gardens)。故事取材自莎翁(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595)中非劇情主線的情節,許多角色是外加的。本齣歌劇是普賽爾企望極高的作品,裡面有抒情調、合唱曲、戲劇對白與舞蹈等,從編作方面來看,它更符合戲劇表演的原則,比較強調面具劇的娛樂效果。普賽爾是一位無師承、亦無後繼者的音樂大師,在英國前韓德爾時期是位獨行俠,當時的英國樂壇並不喜好真正的歌劇,由於他將義大利歌劇藝術與多樣的英國器樂結合,使得他的作品益顯彌足珍貴;更有價值的是他為劇場所寫的某些短篇音樂,都是可獨立分割的。《仙后》是支很自由的改作,精細的劇情變化需要有極複雜的完整舞台設備,才能有完美的舞台效果呈現。古典形式被改塑成具個人特質的新風格,結尾的夏康舞曲(Chaconne)洗練優雅變化,極富韓德爾樂派效果;大膽的創作技巧,大量使用個人式的基礎低音,以古老神聖的複音轉調創造出陰沉顏色的音樂特色。敘述式的片段如「猴子舞」與「聽啊!回音歌調!」等特殊的當代效果極為成功;尤其輝煌的旋律照亮全曲更是值得稱讚。 |
|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仙后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