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蘆笙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lú shē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ú shēng
解釋:
樂器名。苗、傜等中國少數民族流行的吹奏樂器。將若干竹管分成兩排,插入木製笙斗中製成。每管根部均裝有簧片,靠吹奏時振動簧片發音。蘆笙可分單管、雙管、五管、六管等,以六管最常見。過去多於舞蹈和歌唱時做伴奏之用,現在也用來獨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蘆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u Shêng
作者: 郭玉茹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器,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苗、侗、水、仡佬、瑤、壯等少數民族中的多管型簧管樂器。蘆笙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鳴管組成,笙斗由松木或杉木製成,中間剖開挖空,裝入笙管後再用膠粘合,外用樹皮或細竹蔑箍以防裂,細端插一細竹管吹嘴,笙斗上插有兩排笙管。蘆笙的吹奏方法以雙手抱笙,拇指、食指、中指按左右兩排笙管的指孔,口含吹管,吹氣和吸氣皆能鼓簧發音,可吹奏八度、六度、五度、四度和音及三和弦。高音蘆笙音色純淨明亮,中音蘆笙柔和圓潤,低音蘆笙飽滿豐厚,主要的演奏形式有:一、獨奏:用高音蘆笙。二、對蘆笙:以音高、音列完全一致的兩支蘆笙齊奏。三、套蘆笙:由調式相同的高、中、低音蘆笙(稱三滴水),或再加倍低音蘆笙(稱四滴水)。四、芒筒蘆笙:高、中、低音蘆笙各一支加三支芒筒(稱半套),高、中、低音蘆笙各兩支加二十六支芒筒(稱整套)。蘆笙是苗、瑤、侗等民族歌舞節日或慶豐收時不可缺少的樂器,男女齊聚邊奏邊舞。著名蘆笙曲有《諾德仲之歌》、《蘆笙舞曲》等。
參照:
《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中國少數民族樂器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蘆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