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內部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ernal History
作者: 謝青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內部史是由英籍匈牙利著名的數學哲學家和科學哲學家拉卡托斯(lmre Lakatos, 1922~1974)所提出的一種歷史概念,是為其所提出「合理的歷史重建」(rational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過程的對象與內容。與之相對立的則是外部史(external history)的概念。
  依據拉卡托斯「合理的歷史重建」的說法,任何歷史學家其實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某種方法論的影響,來進行編寫科學理論的歷史著作的工作,所以這個影響歷史家的方法論就成為編史的研究綱領的硬核(hard core)部分,而這個科學史著作便是所謂的「科學內部史」。
  因此,每一位科學史家在編寫科學史時,都是有著高度選擇性的,一切從他的方法論評價標準看來是不合理的事實都會被省略掉。所以,一切科學內部史永遠都是片面實例的歷史,每一種合理重建都僅為科學知識的合理增長提供一個獨特的模型。故而在實際上的科學史永遠要比它的理性重建或內部史要豐富得多。
  所以拉卡托斯認為:任何科學史的理性重建都還要有「外部史」來作為補充。所謂外部史,就是指各種社會、心理及歷史等因素對科學發展的影響,也是被編史者的方法論中所認為不合理而丟棄的部分。
  為此,拉卡托斯提出一個判斷科學史著作好壞的標準:如果一種方法論能夠把科學史中的事實越多地包括進內部史裏,相應地縮小外部史的範圍,便是較好的科學史著作。
  對編寫科學史而言,內部史是主要的,外部史是次要的。內部史起決定作用,外部史起影響作用。因而作為一個科學哲學家或科學家既不應該忽視科學發展的內部史,也不可忽視其外部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內部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