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閏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ㄧㄡˊㄩˊㄌㄧˋㄈㄚˇㄓㄨㄥㄋㄧㄢˊㄩㄝˋㄖˋ˙ㄉㄜㄏㄨㄚˋㄈㄣㄩˇㄉㄧˋㄑㄧㄡˊㄍㄨㄥㄓㄨㄢˋㄧˋㄓㄡ˙ㄉㄜㄖˋㄕㄨˋㄕˊㄐㄧㄢㄅㄨˋㄋㄥˊㄆㄟˋㄏㄜˊㄨㄟˋ調ㄊㄧㄠˊㄓㄥˇㄌㄧˋㄈㄚˇㄩˇㄊㄧㄢㄒㄧㄤˋㄐㄧㄢ˙ㄉㄜㄔㄚㄐㄩˋㄗㄞˋㄕˋㄉㄤˋㄋㄧㄢˊㄈㄣˋㄓㄨㄥㄗㄥㄐㄧㄚㄧˊㄖˋㄏㄨㄛˋㄧˊ˙ㄍㄜㄩㄝˋㄔㄥㄨㄟˊㄖㄨㄣˋ」。ㄖㄨˊ:「ㄖㄨㄣˋㄋㄧㄢˊ」、「ㄖㄨㄣˋㄩㄝˋ」、「ㄖㄨㄣˋㄖ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閏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ùn
解釋:
  1. 由於曆法中年、月、日的劃分與地球公轉一周的日數時間不能配合,為調整曆法與天象間的差距,在適當年分中增加一日或一個月,稱為「閏」。
    【例】閏年、閏月、閏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ùn
解釋:
[名]
1.由於回歸年的長度不剛好是朔望月或太陽日的整數倍,為調整曆法與這些天象間的差距,必須在適當的年分中增加完整的一日或一個月,稱為「閏」。參見「閏年」、「閏月」條。
2.偏。參見「閏統」、「閏位」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jūn/lū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曆法中年、月、日的劃分與回歸年的長度不能配合,為調整曆法與天象間的差距,在適當年分中增加完整的一日或一個月。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餘。由於曆法中年、月、日之劃分與回歸年之長度無法配合,為調整曆法與天象間之差距,便於適當年分中增入完整之一日或一月,此即為「閏」。如:「閏年」、「閏月」。段注本《說文解字.王部》:「閏,餘分之月,五歲再閏也,告朔之禮,天子居宗廟,閏月居門中。」《易經.繫辭上》:「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史記.卷二六.曆書》:「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餘。」

2. 增添、附加。《敦煌變文集.卷五.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壽等松椿宜閏益,福如東海要添陪。」元.景元啟〈得勝令.歡會〉詞:「書生,稱了風流興。卿卿,願今宵閏一更。」

3. 偏,相對於「正」而言。古代史家稱僭位之帝統為「閏統」,稱非正統之帝位為「閏位」。《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紫色鼃聲,餘分閏位。」《宋史.卷二八四.列傳.宋庠》:「又輯《紀年通譜》,區別正閏,為十二卷。」

注音: ㄖㄨ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閏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