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玄德升聞之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süan Tê Shêng Wên Chih Wu
作者: 董錫玖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宋代宮廷祭祀舞蹈。宋太祖趙匡胤乾德四年(西元966)詔令太常寺判和峴制定雅樂,和峴根據古制:「揖讓得天下,先奏文舞」遂制定《玄(元)德升聞之舞》。舞人用一百二十八人,以倍八佾之數,舞人分為八行,每行十六人,皆著履執拂,服摺,冠進賢冠。引舞二人,各執五采纛。此舞的文容變數,參考後周流傳的雅舞,稍加增刪。宋太宗趙炅淳化二年(西元991)和峴之弟太子中允和奏請改殿庭二舞(指《玄德升聞之舞》和《天下大定之舞》)之名。和云:《周易》有化成天下之辭,謂文德也……望改殿庭舊用《玄德升聞之舞》為《化成天下之舞》。太宗詔曰:「可。」其後宋真宗趙□時代復下詔用乾德時代的舊名,即和峴所定《玄德升聞之舞》。
參照:
《宋史.樂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玄德升聞之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