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布達佩斯公開取用倡議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
作者: 毛慶禎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2001年12月1日至2日,開放社會協會(Open Society Institute,簡稱OSI,2011年更名為Open Society Foundations)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召開一個小型的會議,2002年2月14日,將會議內容匯整後,提出《布達佩斯公開取用倡議》(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簡稱BOAI)。OSI徵求全球的研究者、大學、實驗室、圖書館、基金會、學刊、出版社、學會及相關的開放近用計畫連署,請求全球的科學及學術社群共同連署、支持及參與開放近用運動。至2010年10月10日,已有5328位個人及539個機構連署此提案。OSI指出公開取用的三個主軸:(1)使用者的權利:閱讀、下載、複製、散布、列印、檢索內容,連結與爬梳內容,將內容置入資料庫及其他等10項合法的用途;(2)障礙排除:除了上網本身,沒有費用、法律及技術等障礙;(3)作者權利:僅限於控制內容的完整性及姓名權OSI提出的兩個策略,後來被稱為玉律及金科:(1)公開取用典藏(open access archives or repositories):包括未經同儕評閱的預刊本(preprint)及通過同儕評閱的刊後本(postprint),依典藏單位的性質,分為機構典藏、學科典藏及自我典藏等三種;俗稱玉律(green road)。典藏所採用開放檔案計畫(Open Archives Initiative,簡稱OAI)等標準建置後,搜尋引擎等工具可將分散的典藏視為一個,不需知道典藏的存在及位置,就能找到所需的資訊;(2)開放近用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經過同儕評閱的論文在期刊發表,置於網際網路,供讀者免費使用; 俗稱金科(gold road)。主要的費用包括同儕評閱、編輯順稿、網路空間、網路頻寬等;雖然評閱者本身多以志工心態參與,沒有收取對等的評閱費,不過,檔案傳送、追蹤進度、修稿改稿等費用,即使在網路環境下,仍是一筆可觀的支出布達佩斯公開取用倡議以英文發表,已有德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繁體與簡體)、日文等七種官方認可的譯文。2003年4月的「貝斯達公開取用出版宣言」(Bethesda Statement on Open Access Publishing) 及2003年10月的「柏林宣言關於科學及人文學知識的公開取用」(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沿續《布達佩斯公開取用倡議》的精神,在不同層面補強開放近用的理論,這三個宣言被稱為3B宣言。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n.d.). Retrieved March 28, 2011, from http://www.soros.org/openaccess. 毛慶禎譯(2006)。布達佩斯開放近用提議。上網日期:2011年3月28日,檢自http://www.lins.fju.edu.tw/mao/works/boai.htm。
參考資料: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n.d.). Retrieved March 28, 2011, from http://www.soros.org/openaccess. 毛慶禎譯(2006)。布達佩斯開放近用提議。上網日期:2011年3月28日,檢自http://www.lins.fju.edu.tw/mao/works/boai.htm。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布達佩斯公開取用倡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