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有惡 - 教育百科
君 | |
子 | |
有 | |
惡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方永泉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君子有惡(ㄨˋ)」語出〔論語‧陽貨篇〕;原文為「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ㄜˋ)者,惡居下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孔子稱「鄉原」為「德之賊」,主要因為「鄉原」乃同流合汙,只知諂媚阿諛之徒,對於別人的善惡並無明顯好惡之別(參見「鄉原」)。由此可知,孔子雖認為君子應「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惡」,但並不是說君子沒有憎惡之人,否則就會成為「鄉原」。 孔子認為君子所憎惡的有四種人:專好說別人壞處的人,居下位而毀謗上位者的人,勇猛但卻不知禮節的人,果敢但卻剛愎自恃的人。從這四類人看來,前兩者是以言語傷害別人,後兩者則是以行動傷害別人;前兩者是原本心中即已存傷人之意,而後兩者雖無意傷人,但由於不知節制,其行為仍然會侵害到別人。 孔子陳述完自己所厭惡的四種人後,反問子貢是否也有厭惡的人,讓子貢亦有陳述自己意見的機會。子貢說他所憎惡的有三種人:一是襲取別人的意思而自以為聰明的人,一是不懂得謙讓而自以為勇敢的人,一是揭發別人陰私而自以為正直的人。簡單說來,這三種人就是自以為是而不知反省之人。 綜觀孔子與子貢所說的「君子有惡」可以看出,好惡基於是非善惡,德行的實踐重在反躬自省,行忠恕之道。當一個人只知道欺世盜名,傷人利己,不以忠恕之道為重,則其心可誅,其行可鄙,這正是君子所以厭惡的原因。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君子有惡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