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固定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mmobiliza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微生物、植物或是動物的細胞,或是一些大分子(macromolecules)可以藉由附著或包埋等方式被「固定化」。固定化的方式目前可分為四大類:(1)結合在固體的載體或支撐物的表面:通常是利用共價鍵鍵結而結合,可以用來固定的擔體有很多,包括玻璃、矽、纖維素、尼龍及鋼材等。(2)與雙官能基試劑交互鏈結形成凝聚物,這些雙官能基試劑包括glutaraldehyde、diamines等。(3)膠囊包覆法:將酵素或細胞侷限於微膠囊或是中空纖維管柱中,這些材質僅允許低分子量的基質及產物通過。(4)包埋法:將細胞或酵素包埋在高分子聚合物(如海藻酸鈣calcium alginate,角叉萊膠carrageenan,聚乙烯醇PVA)中。在目前環工相關的文獻中,以包埋法最常被使用,其次是膠囊包覆法,而應用的範圍通常是在硝化、脫氮以及難分解物的降解上,對環工的應用上,固定化細胞所具有的優點為:(1)能在生物處理裝置內維持高濃度的生物量,提高處理負荷,減少處理裝置的容積。(2)污泥產量低,固定化活性污泥的剩餘污泥產量僅為普通活性污泥的1/5~1/4。(3)有利於特殊菌種的固定,提高難降解有機物質的降解效率。(4)抵抗毒性物質的能力較強。(5)操作彈性大,程序控制較易,系統對環境變異時的穩定性較佳。(6)必要時可與基質或是其它化學物質或協力微生物共同固定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固定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